毕业旅行——塞罕坝草原
yq以来,我们头上顶了一双无形的大手,生活随时会被打乱。草原是去年夏天就种下的念想,去年没去成,今年我们鬼了,先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yq稍一透气,立马跑。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凌晨六点的天空了。

早上7:38,高铁开动的那一刻,心也跟着飞起来。窗外疾驰的庄稼和大树,连绵起伏的山,千变万化的云,陪着我们来到天津。 下车后去古文化街吃了地道的煎饼果子,纯绿豆面的,配了听不够学不会的浓浓的天津口音,(虽然我们觉得不如临沂的杂粮面煎饼果子好吃。)好像每个地方都有这么一条小吃街,可天津的这条,干净。只可惜现在不论哪里的小吃街都通吃天下,当地特色小食为数不多。我们还吃了小酥肉、冰汤圆、桂花膏、大梨膏什么的,大梨膏又粘天又热,急急解不开袋子,热汗淋淋,店家甚至把锤子都借给我,为了吃,真是全然不顾体面了。 下午直奔承德入住,晚上在宾馆叫了外卖,承德的小哥不仅给送到房间,还亲切的嘱咐给个好评,比我们临沂的可强,我们的外卖只能到小区门口。
第二天三四小时车程去草原,途中导游对她将要售卖的东西做了很多铺垫,比如杏仁粉、牛肉干、羊奶粉、驼奶粉,回家时我们大包小包拎了不少,还买了白蘑酱、泡芙、钙奶饼干,饼干比超市的奶味更浓,东西不多贵,不买也有点抹不开面。回家吃完感觉钱也没白花,比买些玉石什么的可强多了。
承德的山连着山,有点像永康,植被宽广厚实,等渐渐露出广阔蓝天、俊美草地、白蘑样的蒙古包时,整个团的人都兴奋起来。为了避开高峰期,午餐前导游先让我们下车感受了大草原,车行其中,确实有种船行海上的辽远壮阔之感。拍照时一个不留神,我被后边的来车刮倒了,幸好运动鞋的后跟有硬皮革护着脚,只脚踝擦伤点皮,左胳膊肘撑住地面一擦,整个被刮花,淌了一些血。司机和车上的人都下来道歉,不想扫大家的兴,况且也是我自己不小心,喊着让他们赶紧走,导游给擦了芦荟胶就上车了。
没出息的我,上车后还掉了一些眼泪,实在是好多年没受过“皮肉之苦”了,还伴着一些委屈和埋怨,要不是他俩拍照不配合,我也不用走过去,回来时候也不会被车撞。然后,一点拍照的心情都没有了。
午餐巨难吃,至少是三天前炒过的菜,我们只就了一点白蘑酱吃了馒头,热水也喝不得,只能喝瓶装水。景区的菜难吃是常识,可这么难吃还是头一次。下午去了一片专门招待游客的草原,拍照,射箭,骑马,滑草,还看了惊心动魄的马术表演。导游看时间尚早,领我们去极限漂流。与我们之前体验的漂流不一样,第一下滑下去后,全身包括鞋子都湿了,全程坐在水里。大家叫苦连天,除了湿身之外,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次体验,多数时候小尹掌舵,我只顾欣赏夕阳下吃草的牛儿马儿,其中有一匹白马,独食河边,真是美极了。

(这段大部分拍了视频,上图是漂流湖边的落日)
晚上住蒙古包,吃烤全羊(也不如我们临沂的烤全羊好吃),和陌生人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放烟花,像新年一样。蒙古包条件有限,我和小尹的房间没有地毯,连镜子也没有,虫虫们在白砖地上格外清晰,小尹最怕的就是虫子,一只蟑螂都不敢踩,我忙着收拾东西,应对她突如其来的尖叫,还要到指定地方去踩虫子。
草原的气温低,大概15-16度的样子,晚饭前我们就换了长衣长裤,虽然条件简陋,但有热水就还好,瑟瑟缩缩洗完澡,我俩去了家属和大骏那,他们的蒙古包有地毯,虫子显得没那么多,两张床连在一起,够四人睡,我们就一起和衣而眠,一天下来也累了,大家都睡得既快又香。
早起我顶着鸡窝头,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一股悠悠的马粪味飘来,抬头仍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真像走到了天涯海角,不知身在何处,不知今夕是何年。
吃过早饭去了(不记得)多少万亩的塞罕坝草原无人区,看了白桦林,想起朴树,喝了康熙皇帝饮马洗手的泉水,它在零下45度都不结冰,在草原上跳大绳,拔河,踢球,穿着蒙古服拍照。谁都不认识谁的队伍里,大家尽情“放肆”,真正做到“出来玩,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虽然看久了蓝天白云绿草地,跑到至高点去俯看整个草原,还是会对着美景兴奋不已。匆匆吃过午餐,回承德又用了四个多小时,中途还下车做核酸。晚上在小吃街没排上队,买了康熙大典的票,随便吃了馄饨,又饿又累的时候,什么都是美味。

康熙大典没有想象中的好看,看到最后下起雨来,回到酒店又是近12点钟,洗完澡躺下,几乎是一夜没动到了天亮。
最后一天参观避暑山庄,看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迹。在山庄里见到了梅花鹿,整个山庄几乎是一大型野生森林,站在城墙上看了外八庙,去了容妃刷马桶的冷宫,小燕子挨打的烟雨楼,导游说的时候我想成依萍何书桓了。最后去了承德博物馆,走马观花,里面陈设的多与清皇帝有关,像我们临沂的博物馆大多与抗日有关。














吃过午饭就回天津了,站内有一家贵得离谱的面馆,我们一行31人,晚饭几乎全吃了泡面,除了像我这样,胆囊又疼起来不敢进食的人。
我不热衷于景点拍照,想静静感受历史的意蕴,奈何人赶人,也不过是走走看看。导游每个景点都会留出时间拍照,到最后我连相机也不往外拿了,顶多手机胡乱给他俩拍几张。
回来的高铁上,我试图跟小尹谈一谈。这趟本来也打了她毕业旅行的旗号,那么她真正玩得怎么样呢?除了在景区的时间,都在看手机,或者在景区里偶尔也会看手机。家属抱怨过几次都被我制止了。我们之前讨论过,旅行结束后就收回手机,话音还没落,她就放下手机,闭目养神了。我是快人快语,从小到大,说话没有堵过嘴,直到那时,我深深体会什么是欲言又止,有些话不知道怎么说,有些话不知道该不该说,也就只能闭嘴了。
旅程中大巴和就餐的座位都是固定的,给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组家庭。坐我前边的一对父子,儿子开学上初二,好像父子俩不太熟,全程说了不超过10句话。最后一天,那男孩连饭也没怎么吃。坐家属前面的母女三人,大女儿开学上高一,二女儿开学上初一,家里还有个不听话的儿子开学上六年级,他们母女关系很好,根据孩子的学校,我们推测孩子成绩都很好。我们交流了出行报备的事,还有初中分班的情况,妈妈人很和善,住得也离我们不远。另外母子三人,大儿子开学上大一,二儿子开学上初一,我跟这位妈妈同桌吃饭,每次都能聊上几句。我对年长的人有种先天的敬畏,很希望能得到一位忘年之交,可惜时间太短。回到家,家属说我的大嘴巴出门还是不闲着。
从这三个家有同龄娃的家庭看来,孩子个个抱着手机看,也听见俩儿子的妈妈抱怨说与其跑这么远,不如在家里看手机,孩子之间也有一些斗嘴。我最讨厌一种说法就是:没事,别人都这样。小尹小的时候,家属看手机我与之斗争了多年,每次提起,旁人总是说:男人都这样。都这样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难道是靠人数区分事情的对错吗?
当然,仔细想想,我们上初中之前那个没有作业的假期,哪个不是从头玩到尾。父母根本无暇顾及我们在干什么,自然矛盾也就少很多。现在虽然很多孩子上衔接班,我也不鼓励她去,可省下的时间都干了什么呢?
回到家我没收手机,也没说别的,就让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和家属也尽量去理解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想要什么。死了管控的心,一切就又明朗起来。“当一个开明的家长吧”,这句话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每个家庭都不完美,困难的时候,换位思考是个不错的办法,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减少控制欲也是重要的一环。
回到家,已是夜里12点,简单洗刷一下就都去睡了。第二天睡到自然醒,露台的菜和花几近干枯,紫藤的叶子落了大半,我们不在的这四天应该没下雨。直到昨天下午下了一场大雨,赶走一些暑气,稍稍能喘口气,今天只有33度。
回来一个星期了,生活逐渐规律起来。8月28号小尹钢琴十级考试,大约26号会有一个入学考试,大骏的作业离完成还差的很远,每天都“像是”在拼命写,偶尔也会急得掉几滴眼泪,但一拿起玩具,快乐便如影随形,他从来没有什么烦恼会超过半小时。
对未来的二年级和七年级,他们一定充满期待吧,我和家属比他俩更期待开学可以不用朝夕相处的日子。再过十天就是家属四十岁的生日,他的生日真好,好几年都赶在新学期开始之前,不像我的,还来不及庆祝就该过新年了。昨天看《老友记》第七季,每人30岁生日时都有很多不甘心。想到我们马上40岁了,从来没为年龄流过泪,除了回忆青春时略微有些怅惘。年龄越大我反而越感恩岁月,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财富,甚至我都盼着退休生活快快到来。
最近终于放弃了《现代西班牙语》课本,先用视频学一段时间。《东坡集》读到散文部分了,《JANE EYRE》170页,上周末去了趟图书馆,借了这么多书,还不加手上在读的《天使望故乡》第三部,够一个月看的了。

ps.:没想到游记也能写成流水账,原本1500字收尾,改着改着到了近3500字,大家担待。
豆沫
22.8.16
收录于合集 #豆沫杂记110个下一篇回泰安老家
翩翩起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妇女的周末日记 (1人喜欢)
- 学画画 (3人喜欢)
- 2024 - 亲情、自由和教育
- 2024,这一年 (1人喜欢)
- 一个令人难忘的周末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