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make a choice before desire
The only feeling is impressive when I watched the film Samsara. It tells a stor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ice and desire.
扎西在山洞中苦修三年,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痛苦,让他获得了堪布的学位,对于现实生活他一无所知。因此下山之后对于女人的肉体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释迦牟尼在成道之前也过了29年的世俗生活。对于扎西来说,他5岁就被送往寺庙,生活除了诵经参禅,再没有别的活动或者游戏可言。他无法像普通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也不能去学校与女同学心灵碰撞。下山后第一次无意间瞥见女人的乳房让他心旌荡漾,无法自制。师傅让他去拜见老喇嘛,老喇嘛给他展示了春宫图,看得他心惊肉跳,随即春宫图变成了白骨图,仿佛在揭示欲望满足的背后就是空虚和沉寂。老子讲“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扎西并未破除外相对他的迷惑,因此决定离开寺庙,去寻找他心中的Pema.
扎西如愿以偿找到了Pema, 并和她成了亲,然而,和心爱的Pema结婚并不能除去他内心的欲望,他还是和女工人出轨了,影片在结尾的时候,扎西收到了师傅的信,师傅抛出了一个问题,满足一千个欲望和克制一个欲望哪个更重要?
伟大的文艺作品总是留给我们遗憾,如同世间事一样,总是不圆满,因此白居易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碎琉璃脆”,这种遗憾就是通过设置一个二难境地,如《人生》中的刘巧珍与黄亚萍,如果你是高加林,你会选择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你在贾宝玉的位置上,你会选择谁?
Samsara的伟大之处就是,如果你是扎西,面对爱欲和苦修,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选择了苦修,你是不是在压抑自己的欲望,逃避内心的恐惧?因为你害怕爱欲会败坏多年的清修,当你害怕的时候,你已经掉进红尘了。如果你选择了爱欲,那你如何保证和你心爱的Pema生活之后,会不会再次被欲望引诱?能否依然一心向佛,保守初心?
没有经历,如何定义?经历之后,能否归回?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既然六根清净,又为何不敢正眼看女儿国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