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匹配是影响咨询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民间流传曰“找一个匹配的咨询师比找一个好的对象还难”,有那味儿了。所以咨询师不是越优秀越好,而是要适合自己,适合就是两人匹配。
如何判断是否和这个咨询师是否匹配呢?选择适合咨询的前提是要判断这个咨询师是否靠谱,请先阅读上篇《咨询师是否靠谱的六大标准》,在此基础上依据以下几条参考标准进行判断:
(1)预期价位:非常重要一条。心理咨询通常没有办法几次解决一个问题,所以假如需要3-6个月(或者1年),12次-24(或者30-40次),你一共能承受的多少金额,那么就可以算出你能接受咨询师的价位,当知道自己能承受的费用,就可以在这个费用范围内尽量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咨询师。
(2)擅长的领域、工作经验:咨询师擅长的群体和领域不一样,这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咨询师可以工作的对象。有的擅长儿童、有的擅长和青少年工作,很多咨询师只和成年人工作。有的咨询师只做个体咨询,有的擅长夫妻和家庭咨询。第二部分:咨询师擅长的领域,有的咨询师擅长情绪类主题,有的擅长人际关系、有的擅长创伤疗愈、有的擅长情感类主题。关键是你想要咨询的主题,咨询师是否擅长。
(3)第一印象:喜欢/讨厌,主要是他的第一印象是否想让你继续和他工作。在见咨询师之前,你可以看看他的介绍里的照片和他写的一些话,感受一下你对这个咨询师的眼缘和感受怎么样,通常对一个咨询师有很多正向情感,有利于信任咨询关系的建立,如果刚开始咨询感觉到很多负性情感,建议不和这个咨询师开始工作。
(4)咨询师的流派:目前主要流派是精神分析及其相关流派(动力流派)、CBT、DBT、格式塔、EMDR(眼动疗法)、沙盘游戏、意象对话……不同流派工作方式不太一样,但是同样会有效果,建议大家简单了解一下这些流派的主要观点,也可以在前几次向咨询师请教,因为你是否认同这个流派的观点对于后续的咨询效果会有最直接的影响。 比如CBT更多讨论引起困扰事件的想法、感受,然后制定行动改变计划;而精神分析更关注童年经历带给我们一生的影响,主要针对对潜意识进行工作;EMDR非常适合各类创伤的咨询。
(5)主观感受:平等、舒适、安全感、豁然开朗、连结感、照顾、被好好倾听、理解和回应。 主观感受:是指你见到咨询师之后,TA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有人用“柔软可靠的盟友”来形容心理咨询师,非常贴切。咨询师应该是诚实、友好、耐心对待你、无条件支持你的人。在前几次咨询中,你是否感到安全和被照顾,是否感受到可以和对方说一些难以和朋友提及的话题。 在咨询中后期,你是否可以感受到咨询师能够带给你很多启发、领悟和成长(如带你从更多视角看待问题或事件)。
分享一个例子,帮助大家如何判断自己的主观感受。我朋友F回成都后想要更换一位当地的咨询师,他选择三位个人执业的男性咨询师并进行首次访谈,第一位咨询师40+,让他感到紧张和焦虑,当咨询师提问越多,他越感到不安和紧张。于是他决定和第二位咨询师进行尝试性咨询,第二位咨询师习惯首次访谈采用线上视频的方式,这位咨询师50+,看起来很有长辈的威严感,这让F感觉到压力、紧张和距离感,于是时间还没有到就匆匆下线了。当F见到第3位咨询师的时候,这位咨询师无论是说话方式还是提问的方式,还是咨询师的语气态度都让F感受安全,他觉得自己在这里可以放松下来,于是F知道就是这个咨询师了,温暖、细腻、亲切,这正是他期待的咨询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