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战后日本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过程(二)》陈再明22、8、12
二,日本能源业的发展过程
战后日本的″炭主油从″(煤炭为主,石油为从)的时代,一直维持到战后的第六年。这一年,1951年,日本的煤炭生产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年产量达到四千六百五十万吨。煤炭产业的登峰造极之后,旋即走了下坡。这有两个原因:第一,火力发电所需的煤炭量加大,带来了煤炭不足的深刻化,因为当时水力发电的低落,火力发电成为发电厂的主流。第二,煤炭工人的罢工,成为年中惯例之事,劳资的纷争,无法取得圆满的解决。
由于媒产量无法满足发电𠂆的需求量,每年使用一千吨以上的火力发电𠂆,便开始改变使用石油发电。在一千六百家火力发厂中,1952年才剩下二百二十九家发电厂,到了1953年便有六百五十五家发电厂,改用石油发电。到了1961年,作为一次能源的煤炭、石油的使用比率就拉平了,各占39.9%。
1962年,随着管理外汇制度的解除,石油贸易走入第一次″自由化时代″,加速了石油原油的大量进口。自由化的背景,和美国国际贸易收支的恶化,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希望日本减少对美的贸易出超。可是,同年十月,为了避免过分的竞争,日本政府颁布了《石油业法》,这又使石油业受到官方的管制,走入了转变期的″规制时代"。
1974年,由于阿拉伯的原油价格暴涨,使日本的石油业需要走入停滞期。一直到第二次能源危机(1978)发生,石油的需要仍处低迷状态。1979年,伊朗革命发生,才使需要恢复,但原油价格却涨至四十美金。这样,日石、东燃等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公司,由于价格的稳定,反而大获利益。此时,丸善石油和大协石油合并,成立了宇宙石油。日石又和三菱石油合作,昭和石油也和雪鲁石油合作,另外成立昭和雪鲁石油公司。1990年波斯湾危机发生,造成日本矿业与共同石油的合并。1992年以降,日本政府才又宣布石油制品可以自由进口,石油产业才正式走入″自由化时代″。
1957年,日本核能发电创立,核能炉的第一号机,是使用英国UKAEA制造的改良型核能炉,1966年在茨城县东海建设完成,是谓东海核能发电所。随后,使用美国ABWR技术的轻水炉,东京电力在新泻具刈羽村,建设第六号和第七号的柏崎刈羽核能发电所。直至1990年,日本的核能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三成,十五年后以完成七千万公斤为目标。并且,向核燃料的回收利用方向进行,走出核能独自开发的第一步。可是,东芝制造的福岛核能发电厂,发生事故,造成日本独自开发的技术完全破产,也使东芝走向分裂的悲惨命运。
东京瓦斯,是日本第一家引进天然液化瓦斯(LNG)的公司。引进的理由:一,天然瓦斯的埋藏量非常丰富,约有二十一兆立方公尺,换成石油计算便有二百亿公斤。再进行探查,埋藏量更有飞跃增大的可能性。二,天然液化瓦斯的公害性非常低,热量又非常高,因此投资效率很高,可促成制造设备的合理化。东京瓦斯试行之后,其他都市瓦斯也跟进來了。1967年,东京电力、东京瓦斯共同出面,和美国马拉松石油签订了年平均九十六万吨的长期合同,其中二十四万吨作为都市瓦斯燃料,另外七十二万吨作为东京电力的火力发电燃料。1973年,大阪瓦斯从印尼引进LNG,新日铁购入国际石油联盟的LNG,进一步开展工业用途。到此,日本全国的都市瓦斯公司,计有一百一十三家引进天然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