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瞬
面对生命,也就得直面那种不顾一切的求生欲。
这是海底轮的残酷现实。
这种生存欲冲出来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绝不是“善良”的含义。
最先引起斗争的就是个体所在原生家庭里的生存资源。
我也明白自己为什么讨厌杜鹃鸟了。
生蛋在别人窝里,其实也并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最难接受的是杜鹃小鸟为了活下来不顾一切地去杀死别的小鸟的样子,格外让我意识到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环境就是这样的残忍。
生存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一场大逃杀。
Kill,是杀手存在感的主要来源。
并不是被武志红所美化过的,还有别的空间,不需要紧紧抓着悬崖绝壁。
松手意味着接受自己的死亡。
至于发现自己有翅膀,从绝壁上活下来是心死之后,幸存者的重生者的讲述。还有太多松手以后就死去的故事没有机会被讲出来。
每天餐桌上的血肉都在讲述这份残酷无情地现实生活。 有人说死都不怕还怕活着?
这句话我一直想不明白,因为这话对我没有任何说服力。因为我内心始终有另一个声音在说着死亡的诱惑力其实比生存大多了。
但是自己却不明白为啥。
今天终于明白了,死亡只需要杀死自己就可以了。
而活下去,你得不停的杀戮。
弑父弑母,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一切,你都得有狠心杀死他们,才能活。而且不只是象征意味的。
真的是你死我活的在抢生存资源。
这无尽的杀戮模式在个体死亡前并没有停止的时候。生命是吞噬生命力而活的,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则。但不是唯一的规则。
可是如果不明白这个规则,个体就活不下去。因为生存就是这么残酷。
于是也就明白了,色戒里王佳芝的死亡。
她一直处于海底轮生死存亡的搏斗里,突然心轮被唤醒后,停止了杀戮,也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生存。
于是也明白了《大逃杀》是海底轮的吸引力,它曾牢牢的抓住了我的视线。而意识里不允许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一直无法在头脑层面解释大逃杀产生出来的强大吸引力。
生命并不温情,孩子一直都是最容易被吃的东西。
但是十二因缘法也解释了,越是杀戮越觉得自己存在的这条规则,在整体上带来的恶果。
但在具体某一个人的现世生活里,生就是无尽杀戮这一面如果不被意识到,人就没法活下去。
温情也有,合作也有,但是杀戮是生存竞争里最底层的东西。
这是这两个月每天不停的吃东西以后,对海底轮的感受性的理解。我一直拒绝面对这份最最重的颜色。所以生命的画面里一直缺失了存在感。
武志红讲的“攻击性”,已经是美化后的词汇了。坎贝尔讲过生命吃生命,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个说法虽然是一个震撼的说法,依旧是头脑层面上的理解,远远不明白这份残酷的深度。
生命是吞噬别人而活的意思。
“活”是建立在别的生命的死亡上的。
母系和父系的差别不在于性别,而是在于杀戮的对象不同。在于起作用的脉轮的不同。
还好释加牟尼指出了道路。
杀死生命和拯救生命都可以获得力量。他选择拯救生命的路。
在海底轮的残酷被看到以后,意识到菩萨不只是善良才拯救生命,拯救者也从被拯救的对象那里获得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