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四益
到今年,是我真正学习与实践建筑学的第十年。我不知道格拉德威尔的10000小时定律到底是否准确,按照正常的上班来计算的话成为专家大致要五年。我连读书带工作,再加上我天性比较懒惰,但double的时间按理说也差不多到了。我当然没成为专家,也一点儿不想,但总归可以总结的出几句话。
建筑学目前为止教会了我什么?
1.先是对空间的更深认知,这里包含了感知与理知,比例与尺度。然后又是对美的理解,包含了混乱与秩序,结构与节奏。最后,是对生活的更敏锐观察和体认。我善于建构概念,但本身对世界的感知比较木讷,但建筑师的训练让我更敏感和善于捕捉。
2.更踏实和严谨的实践态度。回头来看我很庆幸在最浮躁的那些年,建筑是一个我避无可避的需要沉心静气来处理的事情。熟识但未与我合作过的人大概会评价我诙谐和随意,但与我合作过的人大多反馈我吹毛求疵,压迫感强,控制欲旺盛。虽然我现在仍然浮躁,但建筑学也一直像一条缰绳牢牢拖着我。认真与平静的处理问题是比由着性子撒泼更酷的事儿。
3.坚持和韧劲。尤其在建筑这个保守,落后,不公的夕阳行业里,我能找到无数个贬义词来描述真正实践的困难。但恰好,在一个个这些令人疲惫的项目里,作为创作者,如果现在的建筑设计行业还可以这么认为的话,那么貌似锻炼出了一种很持续的韧劲。不是忍受的韧劲,而是忍受并探索,寻找,反复审视的韧劲。
4.面对复杂问题的态度和途径。说来好笑,当初选择建筑,就是觉得这是最复杂的设计门类,能接触到最多的领域。但是那时的我绝想不到,复杂意味着链条之长,参与人员之多,利益之纷争,时间之漫长。慢慢的我从一个纯粹从美学出发的设计师变成一个从建筑学出发的建筑师,然后走到现在,一个从开始就思考各方面问题与关系,并从里面抽丝剥茧找到途径的团队leader。这个过程里,我逐渐认识到,美学与建筑学都是美好而纯粹的,但单单是它们不足以面对永远都复杂无比的项目。再后我恍然大悟,生活也是一样,我们总是要将自身的复杂性发掘出来,面对世界的复杂性。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才能真实的报之以纯粹和美好的情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