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雄风:《昭陵六骏》背后的历史故事!播
你知道“昭陵六骏”吗?
它们与唐太宗李世民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隋朝末年,追随其父在太原起兵反隋,屡立战功,为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唐朝建立后,他被封为秦王。他是唐朝 第二代皇帝,但实际上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李世民即位后,改元“贞观”。
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相对安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九峻山,海拔1188米。九峻山在白云缭绕中耸立,峰峦挺拔,山环水绕,气势雄伟。唐太宗开创了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


昭陵六骏为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北麓祭坛两庑安置的六块浮雕石刻,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六匹骏马曾伴太宗一生,以西域国语命名的六匹坐骑,建昭陵时,太宗下令将其刻石与其永相伴,并亲自作诗六首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史称“昭陵六骏”。画家阎立本曾绘制六骏图,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雕刻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雕刻在6块高176厘米、宽207厘米,厚40厘米,重达3.7吨,均为青石质地的石屏上,其中三马为立三马为奔,三马向左三马向右,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十一月而立。


昭陵六骏以阎立本绘《六骏图》为蓝本雕刻,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 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珍品,独步天下,精美绝伦,尽现盛唐恢弘之气象。而阎立本为李唐王朝宰相画家,他奉诏画过太宗御容,还绘有《秦王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以及被搬上邮票的《步辇图》。其作有通神之妙,被列为神品。
艺师们采用了形神结合的手法,概括雕塑了六骏立、行、奔、驰的生动、匀称、健美的姿态,并突出刻画了它们在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奋战的剽悍性格,再现了金戈铁马的战斗场面。艺术技巧纯熟,形象饱满圆润,有大唐强盛弘大之气度,精美绝伦,堪称稀世珍品。


昭陵六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风霜1300余年,虽因年深月久,所涂色彩已剎落殆尽,但它们依然是中华民族之骄傲。遗憾的是,1914年,由于中外奸商的勾结,最为叫绝的“飒露紫”、“拳毛騧”二骏刻石被盗运海外,现存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六骏是世界石雕史上的精典之作。近来学术界提出关于昭陵六骏的真伪问题,其实是现存无论是唐代原作,还是宋代仿刻已不太重要,昭陵六骏的艺术地位是我国雕刻史上的一座峰碑。国内现存的昭陵四骏均人为破坏,被打分成多块.原物为何样现很难一见,在未破坏前,有长安李月溪手拓传世,从拓片上看,墨迹清晰,再现了骏马的生动形态,此拓片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昭陵六骏以其博大恢宏的气势,真实传神的形象,苍劲洗练的刀功,成为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强大震撼力的石刻艺术精品。
昭陵六骏雕刻技艺之高超,成为雕刻家眼中经典的经典,可以说令整个艺术界折服。
世界上任何一本关于中国艺术的通史它们都不可能缺位。它们是汉唐雄风投射到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昨天的萧瑟背影,它们的不可复制,也成为了西安永远追寻的一个大唐之梦。


2001年10月28日,为了展现中华民族石雕艺术风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昭陵六骏》志号为2001-22的特种邮票。
《昭陵六骏》邮票的两种版式采用了二种完全不同的印制方式,其中全张票为影写版,而小版张则采用了胶版与压凸相结合的印制技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印制方式,展现在集邮者眼前的也同样是根本迥异的两种印刷风格,出现了同图异版别的两种风格邮票。


从传统的集邮研究角度出发,如果一种图案的邮票出现不同面值或齿度以及印制方式等情况,应该认为是两种不同的邮票或二种印刷版别的邮票,对于传统邮票收集者而言,应该将它们全部收藏,分类编号并收集,在价值上发行量少的往往是最贵的,而并不在于发行时间的先后。
《昭陵六骏》邮票除了版式的变化之外,即使撕去边纸,分割成一枚枚邮票,由于印制方式不同,全张票上的邮票与小版张上的邮票仍然是迥异的,区别的方式可以通过影写版的特征与压凸的特征辨认,非常简单明了。


不管怎么说,让分散快90年的《昭陵六骏》在邮票上团圆,也算是对经历风雨,多灾多难的这组国宝级文物的厚爱和最好的回报了,从这一点上反映了国家邮政局的胆识和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尊敬。另外还给了六骏邮票中国邮政第一套压凸票的殊荣,使之成为新千年最为珍贵的邮票而永留史册。收藏价值可见一斑。 所以喜欢收藏的您不妨可以买一套拿回家。


更多邮票钱币小知识,请关注邮钱村!
解决邮票&钱币藏友们“鉴定难”、“买卖难”、“交流难”、“保存难”的四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