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题材纪录片影像志(二)
《上海南京路 Nankin Road, Shanghai (1901)》与《电影眼漫游中国 Around China With a Movie Camera (2015) 》
《上海南京路》(英译:Nankin Road, Shanghai)是英国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thal)在1900年至1901年间报道中国义和团运动期间所拍摄的唯一幸存的电影资料。南京路起源于1851年的派克弄(Park Lane),延筑至浙江路、俗称大马路;1862年再次向西延伸至西藏路;1865年后,租界工部局在扩建该路的同时正式命名为南京路,其后南京路由东向西不断延伸扩展,马路两旁的商业街也随之不断兴建。在本片拍摄的时代,南京路属于上海公共租界辖地,但尚未开通有轨电车。我们在本片中可以看到的日常交通工具包括:中国传统式人力独轮车(片中镜头载客3人)和轿舆(片中镜头为双抬单乘款)、从日本引进的“东洋车”[即黄包车]、自行车和西式马车,片中不同国籍和身份的各色人等穿行于100多年前的南京路上,构成了一副别样的“浮世绘”。结合时间和地域环境分析,本记录片应与《海上花列传》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大体相符。
本片的另一个重要看点是迎着镜头走来的一队来自英属印度殖民地的锡克教士兵[亦或巡警],带队的两名士官则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官装束,这样的“搭配”补充了在庚子之变前后上海公共租界作为“八国联军”后援口岸集结地、休整地或防御地的影像史料空白,同时也是《东南保护约款》、《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及《上海租界共同保护章程》等史实的有力注解。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的是,“联军”机制虽然在京津地区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协同作战的效果,但是在上海租界(当时分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及长江流域殖民利益问题上,当时的列强又互相猜忌、各怀心思,其中英国方面一度试图抢先控制吴淞炮台、上海制造局及火药厂等战略要地,并多次向中方试探"归英代筹"的可能;而德、法、日等国则坚决反对英方试图独占相关利益,并最终主要由法方促成了东南互保的外部协调。
本片拷贝于2015年3月4日由英国电影协会(BFI)国家档案馆捐赠给中国电影资料馆(CFA)。它实际上也是2015年纪录片《电影眼漫游中国》中所收录的一个片段,《电影眼漫游中国》是1900年-1948年各种中国历史片段的合辑,BFI只发行了DVD版,但在YouTube上发布了纪录片中几个1080P分辨率的片段 ,《上海南京路》便是其中之一。英国电影协会向中国电影资料馆捐赠《上海南京路》的相关信息仍在后者官博可见,但中国电影资料馆官方网站的相关链接已经失效,入内检索已查不到对应的信息。
中国电影资料馆官博当时发布的信息为:“(2015年)3月4日,英国影片《帕丁顿熊》在上海举办中国首映礼,在中国出访的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借此机会将1901年拍摄的影片《上海南京路》(Nankin Road, Shanghai)捐赠给中国。捐赠拷贝由我馆收藏。这部影片由英国战地记者乔·罗森塔尔拍摄,展现了110年前上海著名街道南京路的生活影像,是英国电影协会(BFI)国家档案馆馆藏的20世纪前40年在中国拍摄的约100部影片之一。该馆最近已经将这些影片数字化,愿在未来与中国大众一起分享这些藏品。《上海南京路》是分享之路的第一步。2015年是中英两国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中英两国间首个文化交流年。此次威廉王子访华是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86年访华后,英国王室主要成员对中国进行的一次备受关注的访问,对中英关系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电影眼漫游中国》作为收录早期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合辑作品,按照中国的地域分类编排镜头画面,其中涉及1900及1910年代的内容较少,但格外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结尾部分所收录的一组镜头,画面中几个清代装扮的年轻男子在某个中式园林或官邸的院内吸烟和谈笑,BFI给出了这样的注释“我们尚不清楚这个镜头具体拍摄于什么地方,但我们相信其拍摄时间可能早于1900年,(如果属实)那么它将成为(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中国题材电影”[原文:Somewhere in China:We end our journey somewhere in China.But we don’t know exactly where.We believe that these flickering,unstable images could have been filmed before 1900.That would make this the world’s oldest known surviving film of China.]鉴于该片段的背景资料和拍摄信息不详,因此本影像志将其作为存疑内容予以介绍。
另据《中国新闻记录电影史》及日本电影史的相关记载,卢米埃尔公司在日本早期曾聘用的摄影师柴田常吉(1850-1929)其后受雇于日本吉泽商店,并会同另一位摄影师深谷驹吉于1900年以从军摄影技师的身份到中国,拍摄反映庚子之变题材的电影纪录片,他们拍摄的《北清事变活动大写真》随后在东京神田锦辉馆上映,这也是日本新闻影片的开端。1901年,日本横田商社引入法国百代电影公司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庚子事变》,并结合其它素材制成《庚子事变和各国联军》上映。此外,法国摄影师乔治·梅里埃(Georges Méliès ,1861‐1938)的影片目录中则在同期记录有《中国与联军的战争》、《在中国的各国代表召开会议》以及《中国事件》等单片;美国纽约缪托斯柯甫—比沃格拉夫公司[目前网上可以查到该公司的作品《奇妙的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欧洲最早的活动影像(1897-1902)》]派出的摄影师阿科曼(Arckerman)则拍摄了美国第六骑兵队进攻北京城门实况的记录影片《在中国北京南城门的战斗》。
© 本文版权归 Laos Vuitt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