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
一周的假期转眼间来到周四,回想上周日晚为自己确定好的假期计划,截至到现在,回顾一下,结果喜忧参半。
计划很全面,从语言学习、身体锻炼到证书考取和贸易开拓,如果说四个部分各自占比25%的话,那么现在的完成比率应该在40%左右,无效。想起抖音里(有点讽刺)刷到的一个视频,里面的人说了一句奉劝年轻人的话,“不要假装很努力,因为最后的结果不会陪着你骗人”。
大段的空闲时光,烈日炎炎下慵懒的三线小城,自律性不高的自己,让自己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又焦虑又难受,不得不一直给自己打强心针和安慰剂。从思想上来讲,自己已经不害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我相信我思考出来的方向和目标可以帮助我去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但确定方向和目标显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是需要日复一日甚至夜以继日的去走完万里长征才能到达,而现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活让自己活得不三不四,意识到这点,所以想做个自我剖析,如果有其他人或者后来人也和我一样处于类似的状态,可供参考。
1. 在大城市,比如深圳,大环境的压迫感使得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快节奏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个人都可以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但是因为大家都在激发自己的潜能,所以往往只有天赋异禀或者运气爆棚或者支持以恒的选手才能脱颖而出,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有个小康生活或者温饱的生活,但想要扎根,难于上青天。
2. 在小城市,比如株洲,慢节奏的生活让大多数都过得平平淡淡,不思进取,麻将(本地人第一爱好)和抖音成为了生活必备,原因很简单,二者都可以边娱乐边赚钱,但第一种是概率事件,第二种是在用大量时间换取少量金钱,二者共同点是时间的流失。相较于一线城市,这里的人们因为有时间,所以更愿意攀比,负面攀比,他们在无意识之下会希望将你也带入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融入他们,为了几两碎银和几张麻将而用上一百天加上一晚上的时间。
3. 我是个随性的人,接受环境的塑造,在大城市里的忙碌,那么我提高自己的效率,融入进忙碌的生活,但彼时没有目标方向,为了工作而工作;在小城市里,起初,享受麻将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赢钱或者手气好的时候,那瞬间仿佛自己就是赌神,而亲朋好友也是喜欢就近游玩,假期、周末都可以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大城市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人生不应该只是慢节奏、打麻将和刷抖音(或者还有其他不用动脑但是可以浅层次放松身体的活动),人生是一场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摄取营养,滋养自己,提高愉悦的程度(由身体到心灵),如此反复,才不虚此行。(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4. 无论在大中小城市,一个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作为男人),回到小城市,几千块的薪资(3k-9k)就可以活下去,而我现在可能就要面对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不想让这成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朝八晚五点半的生活,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自由的生活,至少是部分自由的生活,就是说,有些时间(至少一个月)可以由自己支配。大城市养成的节奏和习惯,在小城市里很有可能会被通化、瓦解,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话,那我相信在小城市里,对于一个我这样在大城市里锤炼过的普通人,或许更有成功的可能。
5. 问题在于生活在小城市,除了克服自身的惰性以外,更要学会将环境为自己所用,与小城市他人的不同留在以后再聊,今天只说自己的问题。套用keep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我的偶像科比更是在自律方面做到极致,两周前回到小城市,就给自己定了目标和计划,但现在看来,执行完成度很低,所以,我想我需要反思检讨自己的问题有
5.1. 没有意识到按天为单位的时间紧迫性,每天有每天的计划和安排,而我经常在下班后或者过节放假的时候,以为自己有很多时间,先刷刷抖音,或者和人打个麻将,明日复明日,导致有很多计划并没有真正的按照内容执行;
5.2. 做事情没有重点,当事情很多很碎的时候,做事没有优先级,经常是把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做了,但重要的事情就落下了;
5.3. 执行力不足,约定好的计划,本应当完成10分,但结果只做到3分或者4分,很多事情这种程度做了等于没做,但是时间却被浪费了;
5.4. 危机意识不够,当想到家里的老人、未来的孩子,购房、医疗和教育等等因素时,会有紧迫感,但这种紧迫感无法贯穿始终;
问题就摆在眼前,只有全部解决了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今天发布在这里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