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是如何在60岁重新恢复活力的
最近看他和老俞的直播,一下子觉得他年轻了好几岁。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前几年他抑郁了很久,但目前精神状态已经好转,重新展现出活力和朝气。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他的焦虑抑郁是如何好转的。以便给自己和更多的小伙伴做一个参考。
如果说他早年的人生,确实是开挂的一个存在。他17岁考入清华,20多读了MIT的物理学硕士、博士,30岁回国创办搜狐,仅用四年公司美国上市。40多岁登上中国富豪榜首。
但他的50岁,却陷入了抑郁。早期采访中,他曾多次表现出痛苦。他面对镜头,说过为什么我有这么多钱,还是这么痛苦。我想这么凡尔赛的发言可能代表着他真实的心声。就像很多人衣食无忧,顺利的接受了高等教育,有个体面的工作,在外人看起来无忧无虑,但还是生活的很痛苦。
他曾经花费了很多时间、经历、金钱去解决他的焦虑、抑郁问题。他飞到美国看心理医生,自己研究心理学书籍。结合他之前的采访,你会发现他对佛教、道教、老庄思想,都有深入研究。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探索,他是如何恢复的呢?
最好的回应焦虑的方法,就是无视焦虑。
聪明是一种双刃剑,智商高的人既受到老天的赏赐,也受到老天的诅咒。思维敏捷帮助他,在早年求学生涯中,表现的异常顺利。也帮助他抓住了互联网的百年机遇,在公司内斗中以智取胜。
但思维敏捷也让他在陷入痛苦后,不断的思维反刍,让他无法走出负面思维的泥塘,导致身心无比的痛苦。他在痛苦中,寻求了各种方法,企图解决痛苦。包括:心理学、宗教、哲学、医学等等方法,但最终他发现,痛苦是一种体验,而你的头脑在反抗或者逃避痛苦的过程中,放大了痛苦。
他说大脑是具有放大效果的。如果你在不断思考如何解决痛苦、焦虑,那你会深陷痛苦、焦虑之中。比如一个人晚上有失眠的问题,如果他把失眠看成一个麻烦,想找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解决它。比如夜跑5公里,短期可能会因为身体的疲惫取得一些效果,但长期,如果夜跑这种方法失效了,那这个人就会更加焦虑,寻找新的方法。而失眠本身不是个问题,但在这个人不断的试图解决失眠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失眠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问题。
而我们的大脑经常会感受到焦虑、恐惧等等,如果你比其他人更聪明一些,你就会更敏感,更容易感受到这些负面情绪。当我们有负面情绪时,真正的接受是,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无视它,依旧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受它的影响。
《庄子·齐物论》说: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在火中他能不受炎热的影响,在水中他能不受寒冷的影响,在山崩疾雷中岿然不动。
在焦虑、抑郁的情绪中,我感受到焦虑、抑郁,但我依旧可以驯服我的内心,去做那些我认为真正重要的事。这也意味着我和焦虑、抑郁真正的和解了。我既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不受它们的影响。
之前我很在意别人如何评价我,现在我很在意自己如何评价自己。
他在直播中详细的解释了一下这句话,意思大概是,之前在意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比如自己的荣誉、地位,名气,但自己对自己没什么要求。但现在更忠于自己,只要是自己做了自己认可的事情,那就是有意义的,值得鼓励的,别人的评价并不是那么重要。
这其实和《被讨厌的勇气》中的观点,比较相像。在这本书中,作者反复强调,人的一生最大的责任就是为自己负责。而不需要为他人的情绪、观点、评价负责。当我们大多数精力,都耗费在满足他人认可时,自己的力量就会被消耗,不能活出自己的潜力。
而就算像是张朝阳如此开挂的人生,也依旧不能时刻保持巅峰。一个公司的成长和辉煌,不仅取决于努力,也取决于时代和趋势。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能活成一辈子被人认可的状态,当他人不认可甚至负面评价你的时候,如何让自己心态平和、保持良好的状态,其实是一个我们需要探索的话题。
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全面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几乎是一个人一生的课题。
当自己做了一件结果失败,但过程中付出极大心血的事情,能否认可自己其中付出的努力?当自己从事一个内心充满热情,但社会主流观点不认可或者判断没有价值的职业时,能否遵从本心、重视自己的追求?
是否能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接受自己的懒惰、拖延、神经质、脆弱等这些负面性格?是否能客观的承认并接受自己曾经的错误,但也承认并接受自己可以之后做的更好?能否找到自己擅长、热爱的事业,并努力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发挥出来?
这些事情,远比在他人眼中,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加重要。
知道自己的天命,并努力把它做到极致。
张朝阳在直播中,分享了自己三观的改变。他说之前他追求的是快乐,现在追求的是责任。这份责任,在我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自身的负责。这份负责便是,探索自己在某个领域的天赋和兴趣,并在这个领域内持续的做事,便是对自身以及他者最大的负责。
如果你看过他在物理课上神情焕发的样子,再对比一下,前几年的疲倦和老态,就会明白,不断的做事,是最养人的。而不断的做自己喜欢、感兴趣、充满热情的事情,是可以让人年轻的。
目前社会的主流观点,是年轻人应该从事热门赛道的职业。比如:金融、计算机、公务员。这些职业有各种各样的优点,比如:体面、稳定、多金、性价比高、社会资源丰富。
但人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不同天赋的人。让一个喜欢计算机的人,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职业是一种幸运。但让一个不喜欢计算机的人,从事计算机相关的职业,是一种不幸。
但这种不幸,不是他人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因为人随时都可以去寻找、探索、从事自己有热情的职业和事业。而我们自我编织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否定自身的天赋、否定自身的独一无二性,对现实社会和权威观点,完全的妥协。
一个人对从事的职业没有热情,但他又要在这份工作上耗费无限的时间,可能这种痛苦却是是一种折磨。但能在早年就发掘自己的天赋,并坚定的选择这个方向,不断的做事的人,绝对是一个幸运儿。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对现实妥协,或者边走边试,看自己对什么样的职业有热情、有追求、有动力。
这也是为什么张朝阳在60岁,才试出来,他对当老师讲物理这件事,有无限的热情,有使不完的精力。我想对于他来说,目前的幸福感肯定是远超前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