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
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是自己习得的。习得性无助的来源是经验。 习得性无助是可逆的:只要让狗发现自己的行为对避免电击是有效的,它们的习得性无助就被治愈了。 学会的悲观:将问题归结于稳定性因素(没考好—笨),而非暂时性因素(没考好—不努力)。分别对应悲观的解释风格和乐观的解释风格。 改变思维模式:一,在大脑中建立成长型概念;二,在概念引导下,一步步营造成功体验,哪怕是小小的成功也可以。刚开始,做一件肯定能成功的简单事情。但这只是起步,有了一次成功体验,就会有下一次成功体验,在一次次成功体验的浸润下,植入大脑的成长型概念就会发芽,并逐渐替代原有概念。——建立正反馈。 记录观点,反复表达,语速和停顿 羡慕但祝福,也过好自己 迫切需要语言环境 表达能力要匹配表达欲 尴尬的事通过分享和自嘲缓解 擅长写的不擅长说的补偿效应 保持思考—困境,优劣势,喜恶,未来想要的方向和不想要的方向。建立连接—亲人朋友同学陌生人,获得情感支持滋养。创造—创造价值,进行排他性的经营。 要在沉舟的碎裂中永不沮丧。 曾轶可的音乐里,最标志性的矛盾是来自炙热的爱欲交叉浓重的爱而不得带来的痛苦,而她一向甘于在这种痛苦之中沉溺,仿佛这能让她感到活着、感到清醒。又或者,她更看穿了这种痛苦源于自己由先天后天聚集而来的本性,既然注定如此,倒不如与痛苦握手言和。握手言和的方式不是不再痛苦,而是在痛苦之中更为真切地活。 人群里的火把周围的人像纸一样烧起来 搞过的诗意:爱情里做过的浪漫事 把头发剃光,留大胡子,反着长毛。 CSC公派留学,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欧美国家为辅,国家提供除学费外的费用,专业自选,语言类专业较多 录音和创作是遗憾的艺术,你只能获得精神上的圆满,对自己来说有个交代。 交汇的直线,渐行渐远 我所渴望、经历的是怎样的自由?我感觉在外有自由,但也有孤独、闭塞、漂泊,如苦行僧般的修行...最近更是紧张于睡眠环境,那是薛定谔的猫式的响声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脑袋出了问题。而真正的自由是怎么样的?是哪怕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也欣喜若狂,还是做自己想做的哪怕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董宇晨的成功,是利用了同理心;自己写东西很顺,是发挥了同理心。 宇宙一定深爱着我,才会把月亮安排在我最需要它的夜晚,一抬头就能望见的角落。 再说一个残忍的事实吧,过分渴望爱的人,很难得到爱。虽然没什么道理,但这是世界规律。 就是吸引力法则。跟股市、炒楼一样:人们都买涨不买跌。你这一开张就储值100送1000的,怎么干得过雇人排队还摇号显得自己一哔难求的。 何以贺你?以沉默?以泪水? 我活在80%的想象和20%的现实中,所以常常感到空虚,行动起来,把想象变成现实。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有无缘无故的恨 很羡慕那些没有真正被疫情折磨过的城市的人,没有经历长时间封控,他们对事情的复杂程度还不够了解,对于个人无奈也无法感同身受,这是好事,他们会更有棱角,会更理想地看待世界。而经历过这一切的人,大概也被迫习得了一个本领,那就是专注自己,除了专注自我,别无他法。 安倍晋三遇刺事件 无脑、无情地恨自己不了解的人! 麻木不仁、行尸走肉地过着提线木偶的人生! 一切不能言说的悲,都在这笑里! 他没封你在家、没强拆你家、没进你家消杀、没天天捅你喉咙、没虐待你的孩子和老人,你为什么嘲讽、攻击他? 为什么消费他苦难? 我明白,因为他没让你恐惧! 心理不健康就因为别人倒霉开心,精神不独立就会人格上依赖别人,思想不自由就不会有自己的思考机会 当尖锐的批评被迫消失后,温和的指正就变得尖锐;当温和的指正不再存在时,沉默就是另一种反抗;当沉默不再被允许时,不够卖力的赞美就成了有罪;当只剩下一种声音的时候,那个声音就成了谎言。 公交车驶过长江大桥,它便放慢速度跟随日落的呼吸,人们拿出手机拍下黄昏、江景、渐渐远去的黄鹤楼,落日每呼吸一次,天色就暗一层,一丝丝美好闪过,我竟没想到武汉有多美 昨天LBC结课,我去看了演出,宛若刻意地悄然离去。 总在用“身不由己”安慰自己的那些遗憾,渐渐成为小透明,也因此不必用离别的感伤去偿还相逢的喜悦。而能领会到、做到多少LBC里的精神和常识,留给生活和困难来检验…再会吧我那璀璨的时光~ 绿豆汤不下火,可以解暑解毒。解暑大火熬10分钟,解毒中火熬30分钟。必须用纯净水,不能用铁锅,自来水熬了反而中毒,矿泉水也不行,因为有钙镁离子。绿豆汤是绿色的。 未来不可知,你在选择音乐的时候音乐也在选择你 从社会心理学上说,嘲讽,往往是羡慕的表达方式 没想到西柚这么酸,酸之后是嘴唇发麻,在之后是喉咙隐隐的苦,想念也是这个味道吗? 一件事换种说法,听起来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同时,片面地反复地刻意地只展现局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认知 写信给她,我只有一丝期待,但依旧贼心不死地悄悄等待。为了不至于太焦虑,约了朋友出去散心。刚出去一段时间,突然看到微信好友申请,是她!喜悦与激动在我心中涌现,我立马同意。再和她聊起来,宛若当初心照不宣时的互相关切。她说她做实验要些时间,我盘算如何开个飞车出现在她面前,这要多长时间呢…随后的画面变得模糊。好久没有做过这样的美梦,不愿醒来,醒来又感觉很有希望。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 心情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跟着改变 。 在这个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人情世故,看不到半点平等,所谓的平等不过是公开场合下的表演和面子工程,朋友说索性做最坏的打算——投机去做人上人。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 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相信这世上一定有个能感受到自己的人 那人未必是恋人 他可能是任何人 在偌大的世界里 我们会因为这份珍贵的懂得而不再孤独 和朋友讨论“职业振荡期”,我问他,如果度过职业振荡期,变得成熟理性,会不会也因此丢失了少年心气?他给我举了个例子,某种电脑操作系统有一个baseline主机和很多个mask虚拟机,在尝试新项目时,他们会用mask编程、运行,如果失败就撤销,如果成功就考虑吸纳到baseline,这样试错成本低,也能保持baseline的本征并不断优化。他说,实际中亦是这样,我们可以带着一个个mask进入不同角色学习、体验,而不随便使用baseline,这样是不是就不会让“成熟理性”和“少年气”矛盾。听君一席话,我顿时感到启发,心想自己是不是一直在用baseline,好坏皆收又患得患失。后来我又想到,自己缺少兴趣和取舍的决心,恐怕难以全情投入到工作中,总是要外界的推着走,看似专注实则心猿意马,这是我对自己“能否度过职业振荡期”的担忧。或许mask的启示在“很多个”,尝试不同的mask,无形中应该会有方向和变化,如果只是盯着title,反而止步不前,内耗过多,不玻璃心地行动起来! “接下来是两个月又两个月的培训与实战,有专业技术的,商业洽谈的,还有小组合作项目,师傅考核等等...”,朋友入职ZTE,听他讲工作,“我知道我怕什么,我即将去面对它、经历它”那种期待与害怕跃然嘴上。我羡慕他的斗志和机会,想必会脱胎换骨了,便隐隐担忧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拉开距离。但我羡慕就够了,不要嫉妒,要祝福他,也过好自己。对了,我真是迫切需要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 爱自己才是好好活。 核心是不发怒、不怼、不怨、不恨、不纵。 情绪化、个性强地活着,真的很伤、很痛! 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很伤、很痛、很累! 在我们的生命里有很多负资产,把他们搬出来罗列清楚,看看哪些是可以wipe off的。那就用恰当的方式,delete! 你剩下的日子也没那么多了。 生活体验是唯一价值!包括关系,该退出就退出。无论什么关系。 一次急救 我判断他不是中风、也不是脑梗… 因为胳膊可以保持有力、嘴也没有歪斜、也没有抽搐… 大概是心梗。 平躺,颈部垫物,保持呼吸顺畅。盖上外套保暖。摸脉搏并且举起对方的双腿,增加回血量。呼唤。 如果真的遇到了,在这些步骤中要让病人保持呼吸顺畅,头歪向一侧。并且撬开嘴让其不要紧咬牙关,并观察有没有痰,若有必须抠出;解开上衣,女性尤其要揭开胸罩。 姜思达对话郭采洁 我没看过小时代,只是看到顾里的形象就对郭采洁留下高贵冷艳、成熟御姐的印象,这期采访才发觉郭采洁小鸟依人、礼貌善良的一面,这样的反差甚至让我心动不已,又一次更新。 曾经有一个透过否定才能往前走的阶段。 内心有恐惧,通过上节目,来感受一下自己的恐惧是什么。 没有达到信任或舒服的状态,就没办法开放自己,对话就会浪费时间。 我在利用我自己,我还在配合这个游戏规则,后来发现都是自己造成的,没有谁可怪罪。 爱靠努力换不来。 紧抓的时候其实什么也感受不到,直到放松甚至放手才能看到。 —作品里很多童话元素?—我是个严肃的人,我是个严肃的人是因为容易太认真,太认真的空间就很小。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小时候很少看绘本,我喜欢看传记类,那些纪实的东西,于是长大后我就自己喂童话。(补偿效应) —成年人喜欢童话,好像是在温柔逃避什么。—三十岁的时候许愿有一双童年的眼睛,因为而是母亲早逝的缺失,让自己太早长大。 为什么木?为了不要让自己摇摆。 刻板印象——人们印象始终在姜思达上过奇葩说,而不是姜思达的其他创作和价值。 回到音乐这条路,也许在别人看来特别窄,但对自己来说巨宽旷,这就够了。 —为什么不自己去找东西吃,要吃别人端上来的,甚至二手的?—完整地听完一张全长专辑,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就音乐来说,它有时必须要通过整体的样子来理解。 livehouse里的盲盒观众,就是喜欢现场的氛围 ,周五六日要随便看一场。 “早知道这样我就……”但没有这些,不知道要珍惜什么。 爱 梦想 自我 哪个最虚 哪个最实在? —自我最实在,爱和梦想才有可能变实。 —爱最实在,没有爱与被爱,自我和梦想可能没有价值基础。 —价值建立在爱上,会容易坍塌。 —自我就是容易崩塌。 爱有隐形的,他不用有形的非得在你边上,也能在离开后仍然祝福,但还是喜欢有形的爱。 最后一个拥抱,心照不宣的,半自然半不自然的,真有爱。 统一、文明、野蛮 如果文明进化到与野蛮有代际优势会消灭野蛮!欧美对于俄罗斯有明显的物质和智慧优势。但是不足以有代际优势。 阿富汗、北朝鲜,这样的贫穷、落后于蛮荒,都称不上与欧美有代际差异! 代际优势:上代的优势遗传到下一代,下一代天生就具有点优势。城市人的子女和农民工的子女就存在代际优势。 春秋战国时期,最文明的国家是宋、卫、鲁、周。他们是军力和战斗力是最弱的。衣食无忧的礼仪之邦,讲究荣誉和道德。四大霸主是齐、晋、楚、秦,齐国融合东夷,晋国融合北狄,楚国本是南蛮,秦国就是西戎。当时有个说法:横则秦帝,纵则楚国。所有诸侯当中最野蛮凶残的一个是秦国。因为它最穷!他们生命中只有两件事:种田吃饭,打仗杀人。结果,所有秦国人变成了战争机器。 秦国最后变成了我们的祖先!这就是野蛮战胜文明的结果。秦被灭,也是因为从野蛮走向文明,保持野蛮的楚,灭了秦。而不是以富庶、文明为荣的韩赵魏齐。 躺在家里喝酒不用劳动的民族,大概都是被灭种,或者被同化…天还亮着,德国本地的餐厅都关门了。亚洲餐厅和土耳其餐厅,大概率还开着。 而在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来自亚洲的留学生,逐渐成为他们高校的老师,然后教育他们的孩子们。拉长看历史… 概莫能外的规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统一除了僵化,也会灭亡。美国至今也没有统一 ,也统一不了。 每个州除了货币和army, 其他的都是独立的。如果说统一,世界上只有中国。统一的同义词有两个:同化和征服。 科技发展和全球化,是打破野蛮战胜文明的希望!同时,科技与全球化也是保守派所反对的。这是个博弈和矛盾。但科技发展和全球化是历史趋势,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包括反对他们的人也每时每刻与这两者紧密联系和享受。 安慰大家一下,每次遇到问题很沮丧的时候不要emo。可能你认为自己是很大很大的笨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从宇宙来看你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傻逼? 一位华人面包师在海外,生活悠闲,对金钱没有过多要求,现在还是租房,用她的话就是麻木地自食其力地活着。麻木但不焦虑,也算可以吧。我们是焦虑地充满期待,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如此。而在海外的酒店,能感受到欧美的人多数没钱,以日本、香港、中国人为主的亚洲人是真有钱。神奇的是——在中国,非劳力阶层收入高,在欧美,劳力阶层收入高。 德国人两千五的工资,不会觉得少。可我们会,因为我们社交性财务需求是个无底洞,再加上福利缺失导致的安全感缺失。 那我们羡慕台湾人,台湾人也焦虑。 这怎么回事!根本原因是我们生活的步伐永远无法跟上欲望的速度!跟自己相处是最不容易的事。一个踏实真实稳定,一定是被人欣赏的。 做一件积极的事情,我相信所有朋友、老师都会给你点赞、鼓励你! 不!我是让你警惕这些赞美和支持。包括来自成熙的圈子。 尽管我们是真诚地赞美和支持。 曾有几个夜晚走在湖滨公园听这首歌,边走边流泪,心却是平静而柔软的,我下意识地向她发了一条消息,就像往湖里扔下一颗石头,也不计较回应。难得如此美好的夜晚。 那次在珠海乐坊,声音玩具在台上表演这首歌,我木木地站在原地,内心疯了似的找寻感动无果,我不得不去面对一个破碎的事实。而今,这首歌于我是由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思念变为一个人找寻一个人,有时会想我找到的我们,是不是就是我和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