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路
和某人下楼散步。 刚走出小区拐上柏油马路时,遇到一对来山里避暑的夫妇,问我们老祖寺怎么走?我告诉他们走过去一个单边是五公里,去是下山路,回来五公里相当于爬坡了。看他们年龄应该六十上下,现在是下午4点,这个时候出发,一去一回估计天都要黑了。两人看样子是经常锻炼之人,并不嫌累嫌远,还是坚持要走着去。我们用手势比划着路线,女人看表情似乎有点蒙,男人说实在不会走了手机可以导航。 山里信号不好,手机不见得管用。某人向来侠义心肠,自告奋勇说可以把他俩带到分岔路口,往后顺着山路往下走就可以了。 于是我俩陪着他们夫妇在山路上走了一程。一路上除了有车辆出入,几乎看不到人影。路边稀稀疏疏地散落着民宿模样的山庄,大多是带院子白墙红檐的小楼房,在绿意森森的山谷里显得特别醒目。山庄旁边一般都有茶园,一垄一垄的,顺着山脊依序环绕,排列整齐,错落有致,混迹在野藤杂草中依然清晰可辨。 上午刚下过阵雨,溽热散去一半,空气清新,清风荡漾,远山近树,尽收眼底。山上遍生细竹,一从丛,一片片,葱茏挺拔,青绿如洗,纤细的枝条随风摇曳,本来就秀丽的山峦更是添了几分柔美灵动的逸致。 雨后的湿气从丛林之间缓缓升起,又一缕一缕飘散开去,最终和天边的云霞融为一体。有的并不消散,一团团泊在山顶,于是半座山峰云遮雾绕,玉带飘缈,有如仙境。 这样的仙气袅袅,总让我想起藏南的南伊沟,第一次相见,便让人群体失声,大气也不敢出。大自然的美,除了能撞击心灵,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震慑力,只能让人顶礼膜拜,毕恭毕敬。 在岔路口与这对夫妻分手。回来路上采了一大束一年蓬,来时便发现路边一直蔓延着这种菊科类植物,星星点点的白色花朵,像是给蜿蜒的山道镶上了花边。 回来用纯净水瓶装好,放在阳台上,与身后的山光水影相互映照,颇为相宜。 黄昏,在水坝上吹风。山谷里的霓虹渐渐亮起,广场舞的歌声和游人的欢声笑语隔着湖水依稀传来,似乎离我很远。 雾气更加浓郁,眼前山影朦胧,水光清冽,心也像这平静的湖水寂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