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出逃计划|漳州,为四果汤而来的城市
7月本来是打算去武汉的,结果临出发前一周抢到了厦门文旅券,加上我最近开始了万豪的白金挑战,所以愉快地订了两晚厦门威斯汀,来了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三天旅行的安排是第一天和第三天厦门,第二天漳州。年初来过一次厦门了,当时是淡季,体验感很好(具体可以移步:闽南之行|福州、泉州、厦门,我看见了不一样的福建(厦门篇)),而这次接近40度的高温,我主要的快乐就来自于躺酒店吃外卖了……
废话说完了,讲讲这次的漳州之行吧。
我是从厦门出发去的漳州,因为北站实在太远,所以来回选的都是到厦门站的车,相对会方便很多。

厦门到漳州差不多半小时,漳州站离市区有点距离,不过有公交车可以直达漳州古城,差不多20分钟就能到。



不得不说,漳州的公交车司机开车真的好猛……


和泉州一样,到处都是的闽南红砖厝令人着迷。(ps,通常说的闽南,指的是原泉州漳州二府的辖地,现在则分属厦门、泉州、漳州三市)
闽南红砖大厝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中国各主要民居类型里,惟有闽南使用红砖红瓦,受其影响,邻近的莆仙,以及闽南方言区潮汕和台湾等地区,都建起了红砖大厝。有人称这一地区为红砖文化区。
靠近漳州古城匾牌附近的两条街,商业化气息还是挺浓的。





但只要多走几步,就能体验到满满的市井气了。
这次来漳州,心心念念漳州四果汤。年初去泉州的时候,喝了秉正堂的四果汤,虽然很合胃口,但“果“有点少,当时有网友留言说来漳州喝四果汤可以随便加料,就默默吃下了安利。
漳州古称附近主要有两家比较有名的四果汤,小洪四果汤以及原公园后门四果汤。我到的时候小洪还没开,也不想最后再走回头路,所以就只去了公园后这家。

11:30,店里生意尚可,前面排了两个人。虽然老板一边叼着烟一边做,看起来卫生一般的样子,但是店里用的倒是食用冰,牛奶是兰雀的,有种奇妙的感觉(可能是我对小店的食品安全标准比较宽容吧)。

和泉州四果汤问你“要哪几个料“不同,这里是默认全加,有什么不爱吃的要提前和老板说,台子上有差不多10种小料:西瓜、菠萝、哈密瓜、莲子、绿豆、红芸豆以及我叫不出名字来的果冻状食物。

拿塑料碗——加小料——加挫冰——加蜂蜜水/牛奶/椰奶,一碗漳州四果汤就做好了,效率很高。

我点的是蜂蜜水的,不得不说,炎热的夏天,来碗四果汤真的太爽了啊!


后来citywalk结束,又返回喝了一碗,这次没加红芸豆了。


虽然来之前做了很多功课,记录了一堆想要打卡的小吃店,但被漳州的太阳一晒,属实啥都不想吃了。list留在这里,有缘看到的朋友可以做个参考。

说完了四果汤,来看看漳州古城吧。我没开导航,就随性走走,走到了台湾路,好多令人着迷的旧字体。





















漳州的公共自行车。

延安路闸门,不知道具体作用是啥。

威震阁。威镇阁俗称八卦楼,坐落在漳州战备大桥桥头左侧,始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漳州府志》记载:“明神宗成历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罗青霄以巽隅洼甚;乃撤城上旧楼,建层阁。”

400多年来,威镇阁历尽坎坷。清初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率反清大军与清军大战漳州城,威镇阁被大火焚毁。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刘良璧依旧制重建。又过20年,威镇阁阁顶遭雷电轰毁,两年后,知府蒋允君主持重修。1967年,威镇阁在武斗中被炮火炸塌。1970年,因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兴建沿海十大战略大桥之一的漳州战备大桥时,威镇阁被彻底拆除。

1997年,政府顺应民意,决定筹巨资重建威镇阁。在各方努力下,1999年春节,威镇阁重建完成,不过已经不是原来的位置了。
漳州外滩远眺,下面是九龙江。


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营江”,因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故名。



福建这边好像很喜欢修这种空中栈道,比如之前去过的福州福道,以及来了两次厦门都没去成的健康步道(下次一定)。



沿着江边,来到了南山禅寺一带。

这里出了个bug,我看到门口的南山禅寺牌匾,想当然地以为里面第一座庙就是南山禅寺,其实不是……这里是城隍庙。






这才是真正的南山禅寺,然而算算时间,来不及进去了,门口拍个照吧。南山寺始建于唐朝,后面也历经坎坷,现在看到的大部分是1987年之后重修的。


湖南?nope,这是南湖!

南山寺旁南山桥,桥上好多大爷在乘凉。

瞎走走,一些街景。





标语collection。



漳州站里的便利店,蛮好玩的。

溜了!下次挑个不那么热的日子再来打卡那些没吃上的卤面豆干面三角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