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的小人
20220725
神之回复
每个人的大脑里总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有的人天生异禀,在很小的时候其中一个就把另一个彻底打趴下了,所以你会感慨别人二十几岁就活得很通透了,天赋的问题今生无解。
但一般人大都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哲学告诉我们,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源泉和动力,所有大多数人的大脑里两个小人始终伴生成长,尤其是你把成长作为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两个小人自然打得更加频繁激烈,这是成长的代价。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明朝那些事,其中有一段描写名将是如何炼成的,人的成长过程也类似,人的成长伴随的就是两个小人不断斗争升级的过程,当然一旦两个小人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这个人大概率也就废了。一将功成万骨枯,除去极少数能成为名将的,其它的那些准名将也都埋没在万骨之中。
所以我才会多次问你成长的目的是什么,或许你也没那么想成为名将,或许将就是终极目标,那可能容易一些,训练其中一个小人,做不到彻底打趴下,至少也要有绝对的优势。绝对优势来自于绝对的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狂热的宗教极端份子,就是这样产生的,一般人还是很难做到。所以也可以从另一个方向想办法,古人说“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目的就是培养意志力,削弱另一个小人的力量,西方国家特别重视体育运动,我认为也是这个道理。
讲到这,或许你该明白说你格局不大的原因。
度的问题都是表象,不解决核心问题,扁鹊也只能扭头便走......
---------------------------------
其实我没想到,会看到“两个小人”这样的比喻(就像想不到您会说天赋问题今生无解一样,可能源于对悟性的不同理解,一直以来我以为您对天赋是持无视态度的,从这点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哲学(还有历史)学得不好,没看到过“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源泉和动力”的说法,不过听上去,两个小人打架很像“内耗”,而这是现在的我极力想要跨越的(love&peace)。但有一个问题每一次都会出现——当我内耗程度降低时,动力和激情也会随之而去。以我的见识,无法判断这是必然的规律还是自己不得其法,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内心笃定且平静的,但能同时保持对初心的温度和热度的人(或者神)。当这个问题出现,很多时候会把我推到之前的内耗,因为我还无法面对平静的自己——如果对事物失去热情和期待,我不晓得自己为什么还要存在。
这就引出了“目的”。自信点,把“或许”去掉,我确实没那么想成为名将。一来我太了解自己的平庸(哪怕是自信,也是针对特定群体的,比如我们这个二级机构,当然,类似鸡和蛋的问题,是认为自己平庸而变得平庸,还是因为平庸而认为平庸,是个无法证明或证伪的命题,不过,如果目标定在100分,才可能拿个70或80,目标就是60,大概也就能拿个30或40),二来我太懒(“勤奋”也是一种特质,我不太认同“如果我和XX一样努力我也可以XX”,因为关键的点就在于,“我”不可能和“XX”一样努力,努力也是一种特质,而不是一种选择)。
可能这个“目的”也是一路在变的,在最初,比如幼儿园的时候,我的愿望应该比现在大得多,希望自己成为“科学家”,真正意义上的那种(不过十个小朋友里有八九个都是,那时的宣导比较成功吧,也不太鼓励个性化);长大一点,就现实一点,到上大学选专业时,基本就限定在经济类了,而就业,则是执着于银行业了(这个念头来源不清,仿佛从天而降,总之它就在那儿了)。工作后,毫无杂念就想“升职加薪”,当然我不知道路在哪里,所以可以做的就是把所处岗位的事情做好,做到比别人都好,至于中途转了个弯,反正也不耽误升职加薪嘛,公司梦破碎就破碎吧,多大点事儿(虽然花了两年时间才和解)。现在目标反而没有那么清晰,或者说,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之前压根不考虑能不能做到,默认在现有层级上,没有什么是一个正常的人“无法”做到的,当然,现在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能做什么,又可以做到什么。
如果可以脱离实际,“目的”反倒好回答一些,之前也多次表述过:花费一生的时间,好好感受和体验。成长,只是一种实现手段。没有成长,那只能看到现有认知里的东西,而成长,可以不断拓宽边界和维度,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体验更多。不晓得,这符不符合您对“目的”的定义。说白了,来世间一趟,看看风景,努力去达成一些期待,让有交集的人感觉到爱和温暖,就好了。
照理,我这么想的人,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也不晓得怎么就到了现在的境地(可能是因为缺钱)。回看过往走过的路,有些“坚持”,在自己眼中压根算不上坚持,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但有些“坚持”,那真的是需要勇气的。就工作而言,很多时候的“坚持”,是个很中二的念头支撑的(嘘,不许笑),接近于“不能把这个世界拱手让给那群傻■”。现在吧,严重怀疑自己才是那个“傻■”,不自量力。以及这个世界(单位)变成什么样子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不过一个普通人,不是最高个的那个,天塌了都砸不到我(虽然我知道这么想不对,可在工作中真的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可真的那么做的时候,大概是那个叫“良心”或者“自负”的东西,磨得生痛。
《明朝那些事儿》我没看过,但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其中的一些思想(比如后记的徐霞客)。“名将之路”特意去找了找。理论、实践、冷酷、理智、判断、坚强,哈,最开始还觉得自己在中年级甚至高年级呢,可再一想低年级都没毕业呢(二年级留级很久了),想啥呢。“两个小人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这个人大概率也就废了”——看到的时候心中一动,觉得自己废了。
我依然不明白您说我格局不大的原因(有个悖论是,一个格局不大的人能真的明白自己格局不大这件事吗,如果真的明白了,ta还停留在当前格局吗),这么说真的怕您头都要扭坏了,但我确实没明白,没法不懂装懂。
以前,我从没觉得哲学和实际生活的相关度如此之高,譬如现在,如果答不出“我是个怎样的人/我要做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我压根不知道现实中所有的选择该如何做,但事情是不断涌来的,于是就会被“推着”去做,极其不稳定(取决于那个时点的想法)。
原本想举两个今天工作中的具体例子的,不过因为家里有点事(阿姨的事,真的头疼,阿姨现在俨然成了家庭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先撤了。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其实是核心问题在不同方面的投射,一天不解决,问题无止境。
以上,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