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抑或张扬,从苗族传统作品中品味生活与艺术之苗绣篇
无论生活或是艺术,都是人类在超越了生存这个最基本状态后以享受和愉悦,或者哲思为目的的另一个层面的追求。

以个人目前的修为而言,意图对生活和艺术发表看法,那显然是有些奢侈的。不过,即便谈不上享受生活,也似乎没能力感受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又或是在哲思中玩味人生,但毕竟每天都有接触,也会遇见一些被称为艺术的东西,如果说一点触动没有,那未免也真的太麻木了。

可是,自觉还真不是麻木的人!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以及由技艺创作出的那些或许说不上灿若繁星,却足以称得上璀璨夺目的独特艺术作品,我不知道这些年是否有从热闹中看出点门道没有。 如果视而不见,那就不只是麻木了,或许也有辱了我正在做的,被自己过高评价及给予了某些期待的事。因此,哪怕是热闹,也斗胆拿出来现现眼。不过,只能是一些肤浅的看图说话,要从作品中解读出更多对生活,对艺术的赞美和追求,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这次,我们从苗绣开始!

苗绣是苗族传承的刺绣技艺。作为苗族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聚居的村寨。苗绣最初只是苗族妇女服装上的装饰,配合银饰在重大节庆和自己的重要日子中穿戴,现在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饰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无论是苗绣和银饰技艺还是服饰的华丽,无不表现出精致细腻,美轮美奂的特征。

相较于中国其他刺绣,苗族刺绣工艺有其独特的个性,在技法上就有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而在刺绣的图案造型上又大量运用了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意图在表现苗族久远的神话和传说,祈福苍生的同时,以此作为独特的载体来讴歌和赞美自然和劳动之美。

苗绣技艺讲究,仅针脚便可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等七类。大面积图案以绣针平绣,其中若需要分出深浅色调的,则用插针,将彩线深浅不同插进去形成几种色彩的连结平面;如果要表现立体感的地方,则会使用捆针,让主体在绣面上凸突出来。如若想在绣面上显出具有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就使用洒针、点针和挑针。绣料正面和背面需要显出一致效果的,那就用串针。

一幅苗绣作品,通常要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粘花、贴花、补花和堆花等手法相互配合完成,足见其工艺的复杂和需要技艺的精深。
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对苗绣印象最深的就是其色彩运用的夸张。夸张的色彩下又能做到作品中形象的栩栩如生,这是何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通常不会按照真实物体的颜色配色,而是按照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以及作者天马行空的艺术素养,大胆,灵活且又变化多端地在创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往往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却能让色彩协调富有美感,是一种深藏于绚丽中的原生的华美。

悠久历史的苗绣,除了以其夸张变形的纹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外,其丰富且对比鲜明,无比艳丽的色彩同样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苗绣作品既着意于对生气勃勃的身边景象,特别是代表吉祥的动物的描绘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又以独有的梦幻般色彩去展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翅的天鹅还是戏水的鸳鸯?创作者无尽的想象力在随手拈来的高超技艺的加持下得以展露无遗
丰富多变的针法,配以鲜明的色彩和梦幻般兼具抽具象的丰富纹样,给人一种靓丽又不失协调的感受。这些苗绣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其经久不衰,得以完好保留至今的文化内核。也正是这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格鲜明的强烈个性,使苗绣成为我国灿若星河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里的一朵芬芳的奇葩,源源不断为我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给我们注入了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以下是曾今经手过的部分作品的照片,现在想起来十分可惜的是大多都已属于别人了,只能在图片中回想起当初的叹为观止的心情。不过管中窥豹,或许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到那些属于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苗绣的惊艳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