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十年
夏天的炎热让我再次记起十多年前看《无间道》时的场景,我想是时候写一下《无间道》了。

我常常会在炎热的夏天记起《无间道》这部电影,因为我当时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当时我在快餐店打暑假工,没上工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宿舍里用电脑看这部电影。天很热,宿舍没有装空调,我把门开着,坐在我下铺的桌子上看。我的床铺靠门边,阳光照进来很亮,是个炎热的夏季大晴天。现在写来,仿若昨天一样。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班里的学习委员从她那个宿舍走到我的宿舍,给我递了大半个西瓜,我嘟囔着说了谢谢,炎夏送西瓜,犹如雪中送炭呐。她看了一眼我正在看的电影,我局促地指着电脑屏幕说:“这个电影好看。”她说:“噢。”我们说了两句,她回她的宿舍去了,我接着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太精彩了,震撼到了吃瓜的我。
《无间道》是2002年上映的,距今已经20年了,而我看的时候大概是2012年,距今也有10年了。十年,想到陈奕迅那首歌《十年》,大学那会很多同学唱,我就不懂,我就琢磨着二十出头的人,怎么就十年了,那么沧桑的歌好像不太合适吧。现在看来,原来十年那么快就过去了。
好了,回忆就先说到这了,下面来说说这部电影吧。
要说这个电影,十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能记得当时触动到我三个场景,每个场景里都有一个人悲情地死去了。
第一个就是电梯追逐戏里,黄警官没有躲过去,他被干掉了,从楼上被扔下来,砸在陈永仁刚下的那辆出租车前的一辆车上,陈永仁楞在那看着,定格。那个配乐是伤情的。
第二个是烂仔傻强,他看似头脑简单,傻子似的,可是他中枪后却护着陈永仁一路开车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临死前他说的那些话,似乎表明他根本不傻,他就像是一个心里门儿清的傻子。这个小人物的死也是悲情的。
第三个是陈永仁,他也没逃过那个电梯,在电梯前被干掉了,他的身子在电梯里,腿脚露在电梯门外,被电梯门来回地夹,看到这一幕真的是好唏嘘啊。这个是卧底的故事,卧底真是悲情人物。
陈永仁,他作为一个混迹在古惑仔黑社会队伍里的卧底,他潦倒的样子,颓废的样子,胡子拉擦,头发凌乱油腻,一个混混的样子,电影看完,你知道他就是这么一个悲情的卧底警察,临到最后眼看要解脱了,可以要回自己好人的真实身份了,却死去了,令人扼腕叹息。
而刘健明,他穿着警官制服,名门正派,长的又帅。刘健明年轻时对着离开警校的陈永仁的背影说:“我想和他换。”那个时候,他也许是真的想换出去,不要在这警校当黑社会的卧底,出了这个警校,干啥都行。而十年后,刘健明仍然是想和陈永仁换,换一个变成一个好人的可能。陈永仁说:“跟法官说。”陈永仁他自己明白自己是一个好人,他是警察卧底,他是好人,他有一种邪不压正的底气,这种自信在最后双方底牌揭开的时候就害了他。因为他的这种正气的气势是外露的,而那个想做回好人的坏人刘健明的心路历程一点也不比他这个卧底警察要少。

剧中双向卧底身份的设定使得这两人有几个明处和暗处。
观众视角来看,陈永仁在明处,光明的明。刘健明在暗处,见不得光的暗。
而在影片中,陈永仁在暗处,他是一个古惑仔,他是一个一无所有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影片温情地安排了一个心理医生,可是这个心理医生也不太了解真正的情况,也代表不了社会面啊,陈永仁身份太弱势了。相反,刘健明在明处,他是警察,身份地位高,升职升到刘警司,高层信任他,下属后面也因为他干掉韩琛而信任他。虽然他那个迷糊作家女友后面知道他的坏事,可是一个女友代表不了社会面啊,何况这个女友还会处在感情的漩涡中做不出好坏的决定。刘健明的身份是很强势的。
从敌我双方位置来看则是:陈永仁在明处,把自己暴露在外,而刘健明在暗处,行动隐蔽,暗处的刘健明还是个狠人,是一个行事暗戳戳的狠人。
观众视角的我之前不明白,陈永仁为什么不暗戳戳的呐,如果他发现真相时伪装一下自己,日后再找机会不行吗?现在想想,就是虽说刘德华和梁朝伟同是影帝,但是在影片中,同为卧底的两人,在双方的上级BOSS都被干掉后,刘健明的强势身份使得他更能施展他的“影帝”天赋,而陈永仁的弱势身份使得他甚至都不能有机会为自己辩解一下。
我发现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卧底安插数量不同,影片开头,一排古惑仔都被韩琛安排进警校去了。而警校安排到黑社会的卧底似乎就陈永仁一个,单枪匹马。

《无间道》这个片名,指的是地狱的最深层。影片最后打出的一句话一闪而过——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这句话看着是很深奥的,对于活着的刘健明来说,他是得不到想要的解脱了。《无间道》后面有第二部、第三部,分别是《无间道》前传和后传,那个我没看了。


电影的部分说完了,接着来说一些我的个人回忆和抒情吧。
就后来的某段时间找电影看,又不知道找什么电影来看的时候,我又翻出这部《无间道》来看,还是那么好看。看完之后,连着找出打打杀杀的香港黑帮电影来看,那电影在以前的我看来就是下里巴人 ,如果说美国好莱坞的那些大电影比如说《教父》啥的,在我看来是阳春白雪上档次的话,那个打打杀杀的那种香港古惑仔电影,在我看来就挺俗,但是在某段时间我开始特别喜欢看这打打杀杀的电影,甚至于说他们的台词都有套路,然后他们的情节都有bug,但就是觉得还不错。这种感觉当然是针对以前我喜欢看温吞吞的文艺片来说的,当文艺片在我看来不如这些打打杀杀的港片看着带劲的时候,我想我已经到了另一个境界了。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曾经思绪里迷雾般梦幻的部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干货,青春易逝,但是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还是年轻的,就好像昨天一样那么清晰。年轻的时候记忆力也是很好的,所以呢记得也很清楚。就好像这部电影《无间道》吧,我第一时间记起这部电影的同时总是记起当时学习委员送我的那一大瓣西瓜,电影是悲情的,西瓜是甜的,生活是苦中作乐的。
所以当我在回忆《无间道》的时候,我在回忆什么?我在啧啧赞叹这部电影吗?也并不全是,我其实回忆的是我的青春。《无间道》2002年上映,见证了港片里的警匪电影风格转变,从打打杀杀、下里巴人、闹哄哄转变为压抑克制、阳春白雪、暗戳戳,但是这与我无关。与我有关的只是在它上映十年后,我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在我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又过了十年,我写下这一篇电影观后感+回忆。电影使得我平凡的青春似乎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就是给自己找点存在感。
最后说说时代产物吧,再看《无间道》,影片中那个滴滴滴的手机铃声我一开始以为是传呼机之类的,后面我才意识到那就是初代手机的铃声啊。影片后面的字幕显示有赞助商摩托罗拉的品牌logo,2002年《无间道》上映的时候,摩托罗拉是赞助商,剧中角色发短信打电话的手机品牌是摩托罗拉。2012年,摩托罗拉宣布不再生产手机。2014年,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

还有就是摄像头监控视频,那个时候是没有的吧?现如今监控摄像头到处都有,如果那个时候监控摄像技术已经很普遍,那《无间道》里的各种跟踪,秘密见面就没了。
2012年的时候,我在快餐店打工,那个时候外卖还在起步阶段,快餐店有外卖专送,但更多的人是堂食,或者就是自己来餐厅取餐带走,现在外卖则是很常见的了,餐饮品牌都会入驻外卖平台,如今因为疫情,堂食更是受到很大影响了。2012年的时候,我用着PPS免费看电影,想看哪部搜一下就好了。PPS在2011年宣布获得TVB独家版权,后来,PPS没了,在网上搜着看电影就经常要会员了。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很多。
再联想古代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人们靠走路或者骑马从一处出发去往某地。通讯不发达,人们靠书信传递信息。更没有网络,所以就有各种民间小故事流传比如《上错花轿嫁对郎》这种,打的就是信息差。真是技术改变生活啊,未来会怎样?
从一部电影开始一波回忆杀。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像我这样的经历呢?比如说我会在炎热的夏天记起《无间道》。或许你在记起你看的哪部电影的时候,也会同时会记起那个时候的天气——春夏秋冬,岁月流转,曾经的你和你看的电影有什么故事呢?欢迎留言说一说。(更多内容请见微信公众号:写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