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二三事
在COVID-19的第三年, 遭遇了真正的小区封闭, 开始了HOME OFFICE, 倒是出乎意料。
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 从未断过工作, 彼时我还两点一线, 戴着N95,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空荡荡的公交车, 作为唯一在公司办公的经理级, 每天与其他HOME OFFICE的人微信视频会议, 没想到今天我是作为视频的那一端, 恍惚中思绪颇有些错乱。
疫情已是第三年,从第一年飞洛阳,厦门,第二年飞林芝,敦煌,大理,今年只去了西北,觉得每一年的疫情防控力度在加大,做的核酸次数倒是越做越多, 各地的管控措施不断收紧,和世界有着明显的对比,然也只能接受。
HOME OFFICE 每日例行早会,处理工作事宜, 团队的孩子们能干且懂事,公司出了应急状况,不少同事不能继续上班, 留下的人员晚上23点下班, 睡在了员工更衣室, 第二天一早7点爬起来工作,直接通班继续上到晚上23点,下午给我发信息,他们准备了洗漱用品,如果其他同事不能来, 他们愿意就这样一直上下去,很是让我感动。
所幸的是, 虽然封闭 , 仍然可以下楼, 在小区里面公共空间自由活动,躺平之余,没有觉得太影响我的生活,做照片, 做视频, 看书, 追剧,做美食,不觉苦闷,每日的蔬菜水果志愿者送到楼栋下面自取,也没有哄抢生活用品或者囤积的情况发生。天天在家里,反而往事全部浮现,脑海中画面一幅幅闪现。
每日下楼核酸, 成都人民闲散惯了 ,可不比上海的盛装出席,大家汲着拖鞋,穿着短裤,背心,打着扇子, 慢慢悠悠的排着队,不急不慢。
晚上在小区里溜达, 跑步的, 打羽毛球的, 打网球的, 遛狗的,遛娃的,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很是一番自得其乐的景象, 若不是小区门口已经做了围栏封闭, 看上去倒比平日多了许多人情味。昨日下楼听说小区出了一个红码, 被志愿者劝返回家, 无奈间上了天台, 结果爬上去一看, 邻居们打着蒲扇早坐成一排, 彼此对望一眼,都笑了起来。
记录这二三事, 希望成为封控的唯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