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工作之苦》笔记
下沉之苦
- 鄙视链是打开自由的的锁链
- 很多人的幸福来自于鄙视,有鄙视对象才能证明自己过得好。
- 职业不能定义人的精彩,只有人才能定义自己的精彩。
- 摄影师薇薇安,终身以保姆为职业--打开锁链,获得自由。
- 畏惧下沉,代表着我们的脆弱,
- 意味着你没有内心,需要依靠别人的眼光来确定自己。
- 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是由外在做什么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干、用什么心情干。
- “下沉是自我改造”
- “一个自由的人,没有下沉”
- 没有活在一个设定的界限里面。
- 人可以活得很活性,很有自己的心灵。
- 上流的奢华并不等于一流的生活,地表的空气最新鲜。
漂流之苦
- 在一个个相遇里,才有新的感觉。
- 在稳定中有喘息,在漂泊中才有打开。
- 你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些很自由的向往、很艺术的心情
- 发挥不拘一格、面向未来的丰富想象力
地域之苦
- 一个人弱的时候是靠工作来提供自己的价值,人强起来是人给这个工作价值。
- 城市最大的意义就是,不同的文化可以互相看见,可以互相汇聚。
- 没有荒芜的土地,只有荒芜的人。
代际之苦
- 当你面对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才能体现你真正的自由。跟父母的关系,与父母的冲突也能看出你到底有多少自由精神的内核,你是不是一个现代人。
启蒙,是指人类从自我导致的不成熟状态中觉醒。这种不成熟状态是指在缺乏指导下无力运用自我理性的状态。造成它的原因并非人们缺乏理性,而是在无人指导之下缺乏决心和勇气来运用理性。
即使大自然早已把人类从远距离指导的桎梏中解放,懒惰和怯懦使很多人依然快乐地保持着不成熟的状态。
——康德《何为启蒙》
固化之苦
- 陌生化现在的生活,才会有思考,对固化保持警惕
- 做一个观察者,做一个旅行者,去看这个世界,它里面的可能性,它里面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人类生活。(既在其中,又在之外)
- 在犯错之中,会看到很多真相,发现世界不是线性的,不是非黑即白
- 青春的单薄就在于经历的太少,在单薄的经历里下定论,那就太可惜了
- 生活里面就是经过错误达到另一个发现,不敢犯错,实际上就没有未来。
- 固化来自于追求完美的心理,一切都来自于别人的赞美(要别人夸收入要高、人要优秀)一下子被固化
- 很谨慎地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一路走得太正确,没有试错的积累
- 简单的好人,没有青年,没有中年,没有老年
- 深刻的好人,经历过恶,知道什么是光明,拥有往前突破的意志
- 打开新生活,需要一点激情,需要一点野蛮性
-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学会做人,不是开创一个新的人,而是不断让自己去符合旧的标准。
麻木之苦
我们今天有的人过得多么漠然啊,在城市的灯红酒绿里穿行,隔断了自己跟大地的联系。
- 人能够自在地、诗意的,找到心灵的释放
- 工作中的年轻人要像一棵树,每一年都有新年轮。
循环之苦
- 循环归根结底不是生活内容的循环,是内在精神始终不拓展。
- 循环的人是内卷的,是很小的境界中挤压出庞大的欲望。
- 爱不爱一个人是很简单的,但有的人会考虑很多。就像是鼓掌的事情就做,不鼓掌的事情就不做,归根到底,是内心的苍白。
- 超人意志是指一种不怕失败,也不怕做个世界荒诞的力量。
- 如果一个人追求万事完美,就永远走不出循环。
- 资本主义下,人庸俗化了,畏手畏脚地追求获取微小的利益。
- 人要找到内心的激情,并学会如何释放出来。
- 走出循环,一定要有一种激情,不断探索。感受到时代,感受到时代的扩大,然后吸收到时代的积极力量。
- 发现自己的局限,积蓄一种力量,把自己和世界的发展对应起来。希冀未来的生命是不断打开的。
拖延之苦
- 工业节奏是非自然的,不分季节,不分昼夜。导致了人的异化。
- 拖延是对工业节奏的一种反抗。在拖延中保持一点自己的活鲜。
- 拖延里面有精品,出创造性。有我们的艺术,有人类的精神。
- 面对拖延的问题,要回归我们的内心,拖延代表了一种非顺从。如果顺从是没有拖延的。
- 拖延是内心的苟且,通过苟且去顺应这个节奏
- 人活得不精彩,是因为活在人性的弱点里——避难就易
- 当拖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心就会随波逐流,像一盘散沙,一直处于散光状态。
------------------------------------------------------------------------------------------------------------------------------
- 一方面用拖延反抗不合理的东西,一方面不要在真正的拖延中浪费光阴、消耗生命。
- 要建设一个新的生活,自己要有目标,要有自己的节奏。
- 不要整体地朦胧地想,要将困难细化。
- 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只争朝夕。
放弃之苦
- 我们总是在小的获得中失去大的自己,放不下自己失去的价值。
- 这个世界充满了随机性、非线性、偶然性甚至是荒诞性。
- 时间本身是无限交叉,所以我们不管是坚持还是放弃,都很难看清对错。
- 这里面的东西你仔细分辨一下,你渴望的新东西,是不是真的。
- 小说 戏剧 电影 音乐等营销了一个有渲染性的文化语境,让人感觉自己是个很浪漫很诗意,充满自由,很有远方的人
- 其实是被环境移植到心里的,不提供实践性,并不提供你对历史人文 文化 生活 社会 人类的深入的理解。
- 太多人在这个幻想里,在这个幻想里对照出自己的生活非常平庸、循环,这个世界有很多新的空间,等待你去相遇。但是你没有这个熏陶和积累,路径建立在确定性上
- 一个人要在社会生活里真诚地探索,而不是简单地拒绝。
- 放弃的时候缺乏一些深刻性,情绪化地去放弃。
- 放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批判思维,就是对原来生活的否定;在人类历史上,最有批判力的人,也是对原来的东西最了解的人。
煎熬之苦
- 为什么煎熬?找不到价值的落点。
- 如何走出煎熬?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要做什么,一个人首先要有一个精神家园,再多金钱,也不解决价值问题
- 煎熬是必经之路,煎熬才知道爱不爱,“蘑菇期”
煎熬有两种出路,一种是享受煎熬;另一种是经过真诚的努力后,发现自己还是更适合另一种生活,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转换。
- 如果不经历煎熬就逃避掉,就滑过去了,没有深度。
- 人生有时候就是要经过一个隧道,一定要有勇气去穿越他。
- 煎熬是不能分享的,煎熬是一个独立期。经历煎熬后,看见真正的自由。
孤独之苦
- 独生子女更加孤独,缺少社会关系(期待周围的人都关注自己,也会催生孤独感)
- 很多孤独是来自过度的自我爱怜
- 工业社会兴起后,人类社会通俗化,只有资本在运转,人人都想抓住更多钱。在这个背景下,坚持自由主义精神的人变得孤独。(巴尔扎克,人变成通货)
- 生活中需要一些孤独,陷入盲目的期待中,期待别人的理解。但是要尊重这种不理解,尊重孤独。
- 默默地沉浸是太珍贵了
- 孤独不是封闭,而是体会更宽广的世界
- 孤独是精神的支点,在其中可以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空间。
- 一个能承受孤独的人,内心非常透明、朴素
- 警惕消息的孤独:被碎片化的时间粉碎,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人
孤独不是自我封闭,把自己变成堡垒,所有们都关上,只享受一点风平浪静、无所作为,这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缺乏生命的成长,朝闻道夕可死矣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死水》闻一多
- 一切孤独都是为了更好地体会世界,体会自己的内心,体察到内心,还有什么是想做的事情。
- 孤独是你自己的生活,是你精神的支点,在这里面你会感受到自己生命的空间。
- 把自己变成堡垒,所有的门都关上,只享受一点点风平浪静、无所作为,这不是我们人应该有的状态。
出头之苦
- 警惕封建性,封建性出头是要向更高的阶级流动,看不起比自己低的人。也要警惕没有专业积累、投机取巧的出头。
- 一个人奋斗的价值在哪里?要奋斗出一个千千万万人奋斗都能获得价值的社会。
- 在现代社会里,你是一个劳动者来出头,而不是投机取巧出头。
- 对自己有劳动性的、专业化的要求,都有杰出的努力,为社会提供自己的能量。
- 保持内在张力,而不是角色缄默
- 克服圣贤心理、完人心理
- 一个年轻人,如果养成了害怕出头的心理,随波逐流,就丧失了生活中真正的价值。
- 要优秀,但是时刻记住自己是普通人。
虚假之苦
- 一个人只有坚持真实,才有自尊。
- 一个真正强者的支撑,就是对自己的信任,以及不会以虚假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
- 我们的人性里面有很多残酷的部分,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就跑到虚假里面去,回避世界的黑暗。回避我们自己也接受不了的东西。
- 一个人夸奖你的话,80%都是客气话,甚至都是假话;一个人批评你的话,90%都是真话。
迎合之苦:领导水平差,要拍马屁吗?
- 我们为什么难以摆脱迎合?官本位的绝对服从(缺乏平等的参与文化)、执行命令式的现代分工体系(流水线上工作的人变得工具化)
- 怎样摆脱迎合获得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定位(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凸显能力);从公司发展的角度着眼(与领导保持良性的互动);不怕被误解(有独立性,敢说真话)
- 从内在结构分析,我们人在工作中,就是站在一个分工的位置上,我的价值在于分工,而不是等级。
- 一个人一旦想通过迎合的方法去获得自己的价值,无形中就损失了真正的价值。
- 迎合背后是奴隶意识,是投机取巧,是人格的降低,也是对企业和群体最大的伤害。
- 对领导直言不讳,帮助领导跨越自身的局限,才是对领导最大的尊敬与友爱。
- 无骨笑容的背后,是最空洞的人生。
妥协之苦:当老好人没下场?
- 传统道德中的顺从与妥协,不是无限的善,他里面包含着功利性,包含着付出和权利之间的平衡。
- 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想,我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支点到底在哪里?我要按照我自己的那一个逻辑去生活。
- 每个人一定要对自己的权利和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清晰的守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社会的公正。
- 一个特别容易放弃自己,满足别人的人,其实少了点原则性,少了点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 不妥协的人更有思想含量。
- 我们的人格精神是有自己坚守的精神。
误解之苦:职场中的误会要不要解释
- 只要心里有自己的能量、有自己的追求、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相信未来,就不怕被误解。
- 在探索的路上,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那么你就放弃了有价值的人生。
单身之苦
-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独立性的单身丰富了生命的体会。
- 有些人本性就是单身:身处关系中但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人类社会的三种基因:农业民族基因(春耕秋收,追求不变)、游牧民族基因(逐水草而居,广泛流动)、海洋文化基因(探索未知,享受孤独)
三种基因:
农业社会基因--不变的根性
游牧民族基因--变化的属性(可能性)
海洋文化基因--冒险的属性(惊涛骇浪不是自己能预计的,生活地很决绝,在形形色色的世界去跨越)
- 遵循自己的天性,创造有内涵价值的单身。
遵循自己的天性,包含着根本的自由价值。
自主地选择单身,也包含着自由的价值。
- 去爱一个人的漂亮外表、爱有钱有才,是所有人都会去爱的。但是能透过外表,爱生命的自由灵魂,是不易的。
单身并不悲惨
- 我们要奠定一个基本认识,但是不是一个问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生命的一种状态。
- 强者他能够单身,他不依赖别人,尤其是不把别人当工具,不从别人身上去获取资源,内心里面自己像一棵树,自己就能长起来。
- 真正独立的人,最后爱上的人,在一起有商有量,互相之间非常的沟通,心意呢,彼此之间非常的简单,而且生活之中非常有细节,细节里面充满了乐趣,充满了活气。
- 工作会锻炼人,给人价值。工作也可以让你体会到一种工作跟世界的关系。
- 百分百的能量释放到工作,工作里有通向更广大的社会空间的通道,获得跟世界建设性的关系,互相给予力量的关系。专心致志地干。。
- 最值得爱的人,是很有自信的人,很饱满的人。
- 工作能使一个人变得心无杂念,变得饱满自信值得爱,变得美好起来。
- 单身是个福气,你有这个时间,有这个能量,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
- 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活得很纷乱。
- 跟自己在一起,就是有一个最理想的爱情,一辈子没遇到,心里始终在坚持,也很美好。
- 在一个文化大空间里,建设自己的生活。
- 爱情的一个很大的前提,是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 爱情最大的要义,不是看存量,不是靠过去拥有什么,而是看两个人未来能创造出什么。
暗恋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