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密算法调研报告
SM1是一种分组密码
对称加密算法中的分组加密算法,其分组长度、秘钥长度都是128bit,算法安全保密强度跟 AES 相当,但是算法不公开,仅以IP核的形式存在于芯片中,需要通过加密芯片的接口进行调用。
采用该算法已经研制了系列芯片、智能IC卡、智能密码钥匙、加密卡、加密机等安全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应用领域(包括国家政务通、警务通等重要领域)。
SM2是非对称加密算法
它是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公钥密码算法标准,其秘钥长度256bit,包含数字签名、密钥交换和公钥加密,用于替换RSA/DH/ECDSA/ECDH等国际算法。可以满足电子认证服务系统等应用需求,由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10年12月17号发布。
SM2基于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难题,目前 SM2 256 bit 加密算法是相当安全的,相当于 RSA 2048 bit 及以上的安全性
有公钥、私钥之分,公钥给别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私钥留给自己,必须保密。由私钥可以计算公钥;由公钥计算私钥,是相当困难的,现阶段是不可能
加密过程:
设需要发送的消息为比特串 M ,klen 为 M 的比特长度。
为了对明文 M 进行加密,作为加密者的用户 A 应实现以下运算步骤:
A1:用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k∈[1,n-1];
A2:计算椭圆曲线点 C1=[k]G=(x1,y1),([k]G 表示 k*G )将C1的数据类型转换为比特串;
A3:计算椭圆曲线点 S=[h]PB,若S是无穷远点,则报错并退出;
A4:计算椭圆曲线点 [k]PB=(x2,y2),将坐标 x2、y2 的数据类型转换为比特串;
A5:计算t=KDF(x2 ∥ y2, klen),若 t 为全0比特串,则返回 A1;
A6:计算C2 = M ⊕ t;
A7:计算C3 = Hash(x2 ∥ M ∥ y2);
A8:输出密文C = C1 ∥ C2 ∥ C3。
解密过程:
设klen为密文中C2的比特长度。
为了对密文C=C1 ∥ C2 ∥ C3 进行解密,作为解密者的用户 B 应实现以下运算步骤:
B1:从C中取出比特串C1,将C1的数据类型转换为椭圆曲线上的点,验证C1是否满足椭圆曲线方程,若不满足则报错并退出;
B2:计算椭圆曲线点 S=[h]C1,若S是无穷远点,则报错并退出;
B3:计算[dB]C1=(x2,y2),将坐标x2、y2的数据类型转换为比特串;
B4:计算t=KDF(x2 ∥ y2, klen),若t为全0比特串,则报错并退出;
B5:从C中取出比特串C2,计算M′ = C2 ⊕ t;
B6:计算u = Hash(x2 ∥ M′ ∥ y2),从C中取出比特串C3,若u != C3,则报错并退出;
B7:输出明文M′。
原理:
用户 A 持有公钥PB=[dB]G(仅有PB值),用户 B 持有私钥 dB
加密:C1=k*G C2=M⊕(k*PB) 解密:M′=C2 ⊕ (dB*C1) # 这里只叙述基本原理,便于理解
证明:dB*C1=dB*k*G=k*(dB*G)=k*PB 因此,M′=C2 ⊕ (dB*C1)=M⊕(k*PB)⊕(k*PB)=M 得证
SM3是一种密码杂凑算法
用于替代MD5/SHA-1/SHA-2等国际算法,适用于数字签名和验证、消息认证码的生成与验证以及随机数的生成,可以满足电子认证服务系统等应用需求,于2010年12月17日发布。
它是在SHA-256基础上改进实现的一种算法,采用Merkle-Damgard结构,消息分组长度为512bit,输出的摘要值长度为256bit。
1.概述
对长度为l(l < 264) 比特的消息m, SM3杂凑算法经过填充和迭代压缩,生成杂凑值,杂凑值长度为256比特。
2.填充
假设消息m 的长度为l 比特。首先将比特“1”添加到消息的末尾,再添加k 个“0”, k是满足l + 1 + k ≡ 448mod512 的最小的非负整数。然后再添加一个64位比特串,该比特串是长度l的二进制表示。填充后的消息m′ 的比特长度为512的倍数。
3.迭代压缩

SM4是分组加密算法
已深入研究,略
SM7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
M7算法,是一种分组密码算法,分组长度为128比特,密钥长度为128比特。SM7适用于非接触式IC卡,应用包括身份识别类应用(门禁卡、工作证、参赛证),票务类应用(大型赛事门票、展会门票),支付与通卡类应用(积分消费卡、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等)。
SM9是基于标识的非对称密码算法
为了降低公开密钥系统中密钥和证书管理的复杂性,以色列科学家、RSA算法发明人之一Adi Shamir在1984年提出了标识密码(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的理念。标识密码将用户的标识(如邮件地址、手机号码、QQ号码等)作为公钥,省略了交换数字证书和公钥过程,使得安全系统变得易于部署和管理,非常适合端对端离线安全通讯、云端数据加密、基于属性加密、基于策略加密的各种场合。2008年标识密码算法正式获得国家密码管理局颁发的商密算法型号:SM9(商密九号算法),为我国标识密码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SM9算法不需要申请数字证书,适用于互联网应用的各种新兴应用的安全保障。如基于云技术的密码服务、电子邮件安全、智能终端保护、物联网安全、云存储安全等等。这些安全应用可采用手机号码或邮件地址作为公钥,实现数据加密、身份认证、通话加密、通道加密等安全应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易于部署的特点,从而开启了普及密码算法的大门。
ZUC祖冲之算法
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是中国自主研究的流密码算法,是运用于移动通信4G网络中的国际标准密码算法,该算法包括祖冲之算法(ZUC)、加密算法(128-EEA3)和完整性算法(128-EIA3)三个部分。目前已有对ZUC算法的优化实现,有专门针对128-EEA3和128-EIA3的硬件实现与优化
密码算法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关键。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关键信息往往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在海量数据中获得,所以每一个人的信息保护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