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单|新中考
新中考已经来临,初中老师、学生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新中考、新中考的特点、新中考与老中考的区别、新中考的挑战,才能适应新中考、打赢新中考
新中考
新中考指新时代背景下,以北京2018年中考为先导,在全国范围内,各地陆续展开的中考改革,也被很多地方称为学考(学业水平考试)。
此轮改革与之前以山东为首的学业水平考试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2021年中考结束,北京的第二轮新中考改革已全面展开。5年来北京新中考改革,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中考命题方面的变革,对全国新中考改革的引领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2022年是“双减”政策进行下的第一次中考,随着中考命题评估会议的召开,对中考试题的命制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将新中考的要求切实体现在试题中。
目前,新中考改革领跑区域:北京、山西、广东、福建。
为适应新中考,《一战成名》应运而生,诞生于新时代、新中考、新教材背景下,是陕西灰犀牛图书策划有限公司的核心品牌,为主编张学远【张学远16年持续钻研中考备考,连续7年研究新中考,被业内称为中考图书策划第一人】继《试题研究》后又一力作,2018年,他察觉到刷题型教辅无法应对新形势,因此开发出新一代教辅——《一战成名》新中考系列图书,包含《中考真题与拓展》《中考听力》《考前新方案》《优等生进阶训练》《命题点诠练》《巅峰速查》《开卷考试帮》《考前逆袭方案》《乾坤卷》《时政热点压轴手册》《考前封笔卷》等产品。
一、全国新中考特点
1.科目改革
全科开考,初中开设的所有科目均纳入考试范围,学完即考,以学定考,学什么就考什么,增加综合素质评价,所有特长纳入成长档案,减少或取消加分项。
2.命题改革
教育部统一要求,“两考合一”,兼顾毕业和升学,推进省统一命题,提出统一的命题要求。不允许各地出说明,依照新课标命题,命题强调不确定性,进行命题评估。
3.试题命制
更加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创设注重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更真实、典型和具体,材料选择范围更广、类型更丰富。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4.优质高中50%以上的指标分配到所辖初中,并逐步提高;普通高中与职高招生比例,基本5 : 5,职高比例还有增大的趋势。
5.试题更加注重阅读能力,北京中考不仅语文、英语有阅读题,且卷面阅读量大,其余科目也有阅读题,阅读量也比较大。
二、新、老中考区别

三、新中考带来的挑战
新中考改革给学校、学生、老师、家长都带来了很多的挑战
对学校而言
1.引导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从只重视主科到全科全面发展,从模块化培养到个性化培养,发现每名学生的特质。
2.坚持宽和活的教学
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而不是死记硬背,一味做偏题、难题。同时也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把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会知识情景化 、社会化的运用。
3.依据教育大数据重建教育评估体系
评价对象从学生群体走向学生个体;评价方式从分数为主的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从结果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评价依据从依靠老师的主观经验变成基于客观数据。
对学生而言
选择的机会增加,但选择的难度也增加。
因此,学生需要
1.提升选择的能力;
2.关注个性、发现兴趣,适应扬长的教育。不只做偏题、难题、怪题,要发展自己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身心健康、阅读素养、艺术素养、创新素养等;
3.从关注难题转向构建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注重知识成因,学科本质,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注重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转变获取知识的方式。
对老师而言
1.设置个性化作业和开放性试题;
2.善于发现班级里真正喜欢和擅长某学科的学生;
3.善于引导、保护、支持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
4.从学生成绩分析、发现学生的学科潜质,看到学生的强项,培养优势。
对家长而言
关注、保护孩子的个性爱好,不要将家长对生活的的期望或目标加到孩子头上;
配合学校的方式方法也要发生变化,如不再只是报补习班,想办法支持孩子爱好、特长的发展需求;
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这比学科考试的成绩更为重要。
片单正在同步中

- 片单正在同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