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写作(七十四)(未修稿)
其实人类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公共利益工作5-8个小时,然后其余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当然我不是单指娱乐,虽然娱乐也是必要的。而更多是指每个人的爱好、欲望所指向的东西。 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解决因为转螺丝钉而导致的空虚、无意义和抑郁。 但为何这件事没有在所有地方普及呢? 其中一点在于资本压榨。老板考虑的不是个体的人,而是他的净利润。特别在人口众多的廉价国家,人用废了,丢了就好了,既不用考虑这个人的未来、心理健康,也不需要考虑国家和人类的总体利益。这也是为何会有35岁就开除的事情。 因为35岁后,大多人都因为过度工作而内心出了问题,效率也变低下,甚至开始思考人生意义,也就不是好的工具了。 资本的集中,也包含其中。如果给了每个人自由,人就会有时间去学习,从而复刻。老板可不想这种。毕竟纯技术性,无法复刻的东西在整个市场占比还是很小的。 同理,则有了第二点: 因为很多都是非技术性的东西,所以,老板不需要你做研发,他需要的,就是你只是一个螺丝钉。 这好像和我前面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既他不需要考虑到国家和人类的效益。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是说,他只想自己赚钱,牺牲了工人的利益。后者是说,他牺牲的其实是国家和人类的利益。 因为市场是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和战争随时都在发生。如果没有在科研与创新上走到前端,则不是老板压榨老板,而且国家压榨国家了。 最基本的说法,现有科技,保证全球每个人都有吃的,有穿的,减缓发展速度,有可能吗?其实是做得到的。最富有的5%人掌握95%的资产也一直是个共识。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和谐相处,有的只是合作。人性不是十全十美的,这也是永远不可否认的事情。 其实这些事,大家都懂,不管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里,都会提到。实证研究也并非没有。 但是,反向的说法也并非没有。比如比较的极端的:只有垄断出现,才会有大的体量,才会有资本来做科研;人都是懒惰的,只有竞争的情况下,总体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人都是自私的,例如让每个有钱人捐出20%的资产帮助穷人,是无法做到的。 就像我以前常说的例子,闹女权的人,大多都是在争取自己的权益,却少有牺牲自己去帮助非洲和中东女性的。而这些稀少的,才是人性的光辉。 我还想说的一件事是,几乎所有的数据都做过手脚,这是接触过财务的人都知道的事。如果所有数据能公开化,知道资金流流往了何处,就能更好解决问题。但人人渴望权利、惧怕1984的现实,导致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打个比方,一家空壳公司是某个企业为了上市做空而买来的,而他的资本又是官商勾结后洗钱洗来的。它的股东是某个外企,而外企背后又是国企,而这个国企又是合资。它既被华尔街操作,又受政策控制,员工又用各种手法在里面吃钱。而外企又注册在国外偷税,实际可能还是个中国人,而他背后出谋划策拿股份的又是外国人。这才是接近现实的悲伤…… 就像法国大革命没有革命成功,反而导致了动乱,直到贵族收回权利。全世界的各种宣言、语录也终成了乌托邦。
殇空定慧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练习写作(二一七)(未修稿) (1人喜欢)
- 练习写作(二百一十六)(未修稿) (1人喜欢)
- 练习写作(二百一十五)(未修稿)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