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海外文凭的我,为什么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
最近一大批咨询的小伙伴都是拿着海外留学的文凭,加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不同程度上遇到了这种状况,从信心满满到怀疑人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步入职场队伍,上面的小伙伴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借此机会,分享我的几点建议。 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认清大环境/ 2022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生的规模首次超过了千万,这么庞大的毕业生队伍大部分都涌在了找工作的大潮中。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市场上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因为这几年的疫情并没有大幅的增长,再加之大厂的不断裁员,让本就艰难的就业局面更加严峻。 同时在求职的大潮中,海归的人数在逐年攀升,96.1%受访留学生已回国或者是打算回国,2021年留学生回国的数量达到百万。疫情之下,回国工作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留学生的首选。

/ 找准自身定位 / 很多留学生回国,多多少少带着学历的优越感,但是现在国内成熟的就业市场已经不再是仅仅凭借学历就可以轻松就业的时代,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实用性和人才成本。 知乎上有人抱怨,读完硕士才比本科生每月多拿500元,感觉不平衡。 但是试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学历仅仅代表的是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能说明你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要看到你能干什么,而不会过多关注你过去有什么。 了解这个情况,就需要调整自身定位,降低对于工作的过高预期。 自身定位,更准确地说是职业定位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综合评估自己的能力,同时权衡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对于毕业生来说,可以先从专业和实习经历出发,清晰地向企业表达他们最关心的五个问题,且能说服他们愿意为你的这份价值买单。 1)你为什么来这里应聘? 2)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3)你是什么样的人? 4)是什么优势把你和其他人分开? 5)我们请得起你吗?
/ 明晰0-3年的职业规划/ 入职的前3年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职场经验,这不仅仅体现在职业技能的提升,还包括沟通协调、向上管理等职场软实力。 同时要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做一个精专某一方向的专家型人才,还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带领团队作战,这些都要在进入职场的前三年尽快梳理清楚。 这种以始为终的思维模式也会帮助毕业生在现阶段做好工作机会的选择。 有些小伙伴的招工作困境还卡在了大厂情结上,认为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进大厂才能为后面的职场铺平道路。 这种进大厂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职场人的过程,如果能在大的平台接受正规的训练,肯定会为职场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种大厂情结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不切实际的一味等待只会与合适的机会擦肩而过。
/ 制定行动计划 / 心态调整:放下海外学历的光环,客观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不合理的预期。根据专业和实习经历,先选择几个比较可行的就业方向尝试起来; 简历准备:不要指望一份简历走天涯,根据公司和职位的不同喜好,撰写不同的简历。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目标岗位的核心要求,梳理出自己的竞争优势,让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 简历投递:选择规模不同的公司进行投递,增加成功的机率。为了增加面试的概率,最好精心准备一份求职信,表明你对于应聘职位和应聘公司的了解,同时突出你的相对优势; 面试模拟:面试是真正向企业推销自己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模拟面试熟悉整个流程,自信应对面试官可能会问到的关于个人和专业的内容,让他们确定你就是他们寻找的合适人选。
/ 写在最后/ 如果你现在正在求职,感觉自己处处碰壁,孤立无助,不妨结合上面的内容想想哪些是目前可以改变但还没有付诸行动? 你不是毫无希望,在今天的世界, 你比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