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考博解析
一、招生方式
申请考核制招生;
二、招生专业



三、报名条件
考生必须至少具备一个法律专业学位。其余基本都符合。
四、报名时间(2022级)
网上报名时间:2021 年 10 月 11 日 9:00 至 12 月 6 日 17:00。
五、提交材料(2022级)
2021 年 12 月 13 日 17:00 前寄(送)达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 107 室;
1.《北京大学 2022 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2.个人陈述(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3000 字左右);
3.两封专家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专家须为所 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者;
4.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时须提交所在培养单位研 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入学前须补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审核通过后方 可报到注册;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者,报名时须提交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复 印件;若最高学历为非法律专业,还需提供法律专业学位证书复印件;学历学位证 书在国(境)外院校获得者,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 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6.本科毕业院校和硕士毕业(或在读)院校的正式成绩单原件;
7.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请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
(1)英语
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 分(含)以上(提供成 绩单,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参加考试);
②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500 分(含)以上(2016 年 9 月 1 日后参加考试);
③托福(IBT)90 分(含)以上(2020 年 9 月 1 日后参加考试);
④雅思(A 类)6.5 分(含)以上(2020 年 9 月 1 日后参加考试);
⑤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或专业八级考试合格证书(2016 年 9 月 1 日后参加 考试);
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2016 年 9 月 1 日后获得),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 (2016 年 9 月 1 日后获得),须由招生工作小组认定,考生须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 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小语种(只包括学校规定的法语、德语、日语、俄语) 考生须提供国家级语言考试(中国举办或该语言国举办)的通过证书或合格成 绩单(6 年内取得且至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有效期依证明的类型具体确定,自 入学年的 9 月 1 日起向前推算)。若该语言国举办的语言考试有不同等级,则须取 得最高级别的语言考试通过证书或合格成绩单。中国举办的语言考试需达到国家六 级水平。
注:获得过外语专业学位的考生仍需提供上述合格的外语成绩证明。
8.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学位论文摘要和论文目录等,参加复 试时应提交全文)、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
9.证明学习或工作能力的其他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等(如有请提供);
10.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交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 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 4 篇以上学术论文(独著或第一作者),或已获得省、部 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 3 名)的证书;
11. 报考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考生还应当提交一篇不少于 1 万字的读书报告(中英文 皆可)。读书报告内容自定,引用已发表研究成果(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应 当遵循学术规范和引证规范,报告最后应当给出推荐延伸阅读的文献目录。
六、初审
1. 审查流程、内容及评价标准
(1)招生专家组成员对每位考生的材料进行综合审查,按照专业基础水平(含学业成绩及综合素养、学术论文水平、科研成果、专家推荐)、研究潜力等进行考核;
(2)初审成绩不及格或超出进入复试比例的考生,为初审未通过。
2.复试比例
招生专家组决定进入复试的考生人数与各学科当年的计划招生人数的比例不超过3:1。
2022年北大法学院报名182人(不含港澳台及留学生);
法学理论报考9人通过7人;
法律史报考8人通过8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报考25人通过12人;
刑法学报考18人通过14人;
民商法学报考33人通过16人;
诉讼法学报考13人通过9人;
经济法学报考26人通过18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报考2人通过2人;
国际法学-国际公法报考6人通过3人;
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报考22人通过11人;
法学(知识产权法)报考20人通过9人;
七、复试
复试内容:参加面试的考生随机抽题回答,并向面试专家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面试专家组对考生抽题的回答情况、攻博研究计划、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和评价。
复试时间:

复试成绩的计算
(1)复试成绩由攻博研究计划成绩和面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各部分均按百分制打分。
考生的最终复试总成绩,根据上述两部分的成绩按照攻博研究计划40%、面试60%的权重进行计算(百分制)。
(2)每一部分的成绩均按60分为及格,最终复试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八、初取规则
1.攻博研究计划成绩和面试成绩若有任何一门不及格者,或者复试总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初取。
2.招生专家组在考试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照学科的计划招生人数,由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初取名单。
3.申请不将档案转入北京大学的考生总成绩符合专业初取标准后报学位会表决,表决通过者才可以作为不转档学生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