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译读后感——《双城记》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这是此本名著开篇名句。
本书的主题是“为了爱而自我救赎”。先来整理整理与之相关的几条剧情线吧
露西的父亲——马内特医生,他卷入一场埃弗瑞蒙德侯爵霸占良家妇女致死后,敢于揭发其恶行导致他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至关进巴士底狱,后来靠其忠实的朋友洛里先生和她的女儿救回直至恢复了暂时的正常,她的女儿却和当年害他的侯爵的后代——达奈先生好上了,为了女儿的幸福,他选择了和解,用善良和仁慈,原谅了达奈贵族家族对他的迫害,这是为了爱他的女儿也是平民阶层对贵族阶层的善意。他完成了自我救赎。
“盗尸人”克伦彻,他是为了活口,才是去干那种所谓的“诚实的生意”,他的妻子,我认为是知道他的“生意”是什么,常常下跪祈祷,他之前是很反对的,甚至打骂他的妻子,后来在救马内特一家潜逃过程中,他也自我救赎了,他开始理解他的妻子。
普罗斯和德法日太太,这两个人放一块就像一个人心里的“爱”和“恨”两种感情一样,普罗斯在最后关头的勇敢已经超出了她作为马内特一家仆人的工作范畴,她身上闪耀着的是爱的光辉,而德法日太太因为心中装满了仇恨,想杀尽侯爵一家,已经彻底堕落成“魔鬼”,她也是贫苦大众的一员,如果一个人被仇恨左右着,便像她终日坐在门前,毫无生气的“行尸走肉”一般。普罗斯活下来的,也是她完成了她的自我救赎之路
男一达奈,他是侯爵的后代,他讨厌家族的卑劣的对待贫苦大众的手段,他早早的就来到伦敦做了法语教师,随后只身前往巴黎,在即将处死阶段由男二卡顿先生救出。他的救赎之路就是自断与家族的联系。
男二卡顿,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为了爱人而爱人之人,为了爱而自我牺牲的一个人,在颓废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在救男一的时候,炫技阶段,无一处写爱,却每一处都是为爱而作,无一处写爱,却每一处注定他的爱是永生的。
最后一处为爱而自我救赎大概是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人民吧,与当年英国的宪章运动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似乎得了“热症”,为了获得幸福将一个个贵族推上断头台,这种表达“愤怒和不满”的不分青红皂白横扫一切的暴力,是否是为了爱而自我救赎呢。书中每个有名字的人和无名字的雅克们,他们都是为了获得幸福在努力着,如果没有仁慈,善良和爱,正如开篇名句一样,一念之间,所有都将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