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第一天:派乡--多雄拉山--拉格。
经过千挠万阻终于成行的徒步计划原来终究还是返回到了原点:墨脱。我来西藏的唯一目的地,兜了个大圈子还是满足了我,而能够平平安安走完也多归功于佛祖冥冥之中的安排,好像我就注定要先认识他们两,然后我才能成功的前往墨脱。
听过昨天晚上临行前任叔的细心嘱咐,我洗澡后就赶紧睡了,害怕睡眠不足影响明天第一天的行路,伴着江声入睡,一夜无梦。
早上6点多的阿猛最先醒来,天还没亮透,三人洗漱后走下楼梯一看,早餐已经做好拜访在大木桌上了 。何姐真是细心周到,知道我们要早早踏上艰难的旅程便一刻也不耽误我们,对待每一个住客都不是商业的主顾关系,是真心真意朋友般地相待。吃过白粥,馒头,简单的早点后,我们的向导兼背夫索朗已经来了。一个18岁刚刚高考完的门巴小伙,里面一件毛线背心,外面一件单薄的黑色外套,一双休闲运动鞋这就是他走墨脱的全部装备了。接我们上松林口的大卡车也停在了门外,三人在兄弟饭店门口和何姐,任叔,沙砾还有龙龙照了几张照片就上车了。本来何姐劝我坐副驾驶的位置,也是卡车上除了司机唯一的座位,我说我要体验一下传说中松林口大卡车颠簸的感觉。就费了一翻力气爬上后面的载物车厢。钢板因为昨晚的雨已经变得黑乎乎不能坐下来,三人就抓着前面的横杆以保持身体平稳。虽然是7点半上的车,但却因为一路上要载其他也是前往墨脱的村民和货物而一停再停,路边的风景很美,一路都是可以看见路边的野杜鹃,或者是高大的衫木,远眺又是薄雾围绕着青山,上山时就全是盘山而绕的两米宽的砂石路,只是偶尔要低头以免旁边的树枝刮伤皮肤,颠簸程度还好。一路上三人因为兴奋不是唱歌就是讲笑话。实际到达松林口的时候却已经10点多了,松林口并没有字牌就是半山腰上一处开阔地,是墨脱徒步的第一站,从这里要开始第一天的行程:翻越多雄拉雪山。
三人整理了两个小包,一个大包,大包是给背夫的,里面装有我们的衣物,部分食物和其他的杂物。阿猛背他的小包装着今天的食物和药品,阿邓背我的小包,而我自然是占了便宜只背了一个相机包上路了。我穿着了一件T恤,一件毛衣,一件抓绒外面套一件冲锋,保暖秋裤加冲锋裤。这些保暖的衣物加上行走时的热量足以抵抗海拔5200米雪山的寒冷了。刚开始上山,大概是因为徒步开端身体还没有很好的适应我走的很慢,上山的路面基本全是块状碎石,有时候是水洼,有时候是直流而下的溪流。阿猛受了那么多天的冤屈之后好不容易置身于广袤的天地间开始用双脚走路,精神快乐给了他无限的物理能量,走的飞快,不时地停下来给后面的我们拍照。阿邓大概身体也没醒过来,走在中间,平时说个不停的这时也安静下来把说话的力气使在双脚上。我自然是最后一个了,因为气喘加胸闷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但是又不能停太久怕身体又进入休息状态。索朗为怕我出意外一直紧跟在我后面两三米处。
今天的天气还算好,没有很大的太阳,刚好我也没有带防雪盲的墨镜。6月的多雄拉雪融化的已经差不多了,上山的斜面已经偶有大块草地裸露出来,岩石上也可以看见密密匝匝的高山植物,红色的细小花朵,针状的叶子上挂了一串水珠。远处可以看见山上垂直而下的瀑布群。走了大概一半的路程后开始进入雪面,大概是因为终年不化,雪并不是很干净,但表面的纹路很奇特,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凹包,又并不像是人脚踩上的,很好奇是怎么形成的。雪面比刚才的碎石路要好走一点,并不是很滑,跟在我后面的索朗和他弟弟突然疾步向前走远了,我还奇怪为什么,没走多远才看见原来前方是一片几乎垂直的雪面,索朗和他弟弟这时候已经放好背上的东西准备下来接应我们了。三个人都靠他两一个一个伸手拉上去,幸好并不是很长,几个大步用点力气也就上去了。再走没多久大约中午的时候我们已经达到垭口处,这时候碰到一个跟着村民只身反穿的老驴,提醒我们说第三天的路最难走,表达了敬意和祝福后告别。垭口的标志就是几块大大的黑色石头,大家把包放下后便开始第一顿午餐:早已冷却的馒头和榨菜还有几块可怜的饼干。吃饭的时候我又开始有精神拿出相机正准备拍摄CCTV午饭直播报道,谁知道我的相机这时候没电了,后来所有的照片都靠他们两了。停留了大概半个小时,因为记着攻略上说两点之前必须翻过雪山,否则天气多变很容易出危险,大家也就不敢再多耽误又背包上路了。邓总发话,下山的诀窍是脚跟踩实再移身体重心。下山的路因为身体适应了稍微容易走些,也没有落后太多,一开始还是走没走完的山顶部分的雪地,从半山腰开始又恢复碎石头,而且由于是下山必须更加小心,都是羊肠小道,而且还不平整,经常是整个人的重量就靠一块还在摇晃的不足手掌大小的石头在支撑,期间过了2-3个瀑布,都是横穿水流而过,水流大的时候落脚的石头都很难找到,只能靠一只脚深进湍急的水流里去摸索,而冰冷的雪水就是这么往上面一股股地灌进鞋子里的,大家的鞋子在墨脱整整四天的行程中从这一刻开始就很少有干的时候了。偶尔短暂的休息时才有敢把目光从脚下的路转到水平或高处看看风景,多雄拉已经在身后了,此时有一大片雾气在远处流动,不仔细看清楚了还以为是背后的青山在旋转,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非常奇妙,好像进入一种迷境,看久了就产生晕眩感,不敢总是再看了,怕脚下一个不稳就落入万丈绝壁了。
大概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已经下到了平地。比攻略上介绍的时间短了整整三个小时,可能是因为我们队伍小,并不分散的原因吧。此后的路就是一直在丛林间穿行,都是一丛丛的矮株树木,但是开了非常美丽的花,有紫红的喇叭状的,也有黄色的五角状的,也有张着一个小口,直愣愣的矗立在那。可惜我们都叫不出名字。一直沿着水走,像阿猛说的水的路就是我们的路,根本没有哪怕一小段的平路可走,整整三个小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在一大滩泥堆里挑选可落脚的石块,有时候走的是在困乏,也就不顾踩的是泥巴还是牛粪,也不管鞋子里又换了几道水干脆就两脚泡到水流里走。
终于在下午4点左右走到了第一天的目的地:拉格。并不是个村庄,只分散着四五处木头搭造的简易旅战供背夫和游人歇脚。房子都建在一片黑黑的泥巴上,本来在水里冲干净的鞋子这下子又毁了,选了第一家住下。住宿条件当然是不敢奢求了,三块半米宽的木板就是三个铺位,上面是薄薄的一层棉絮,枕套上也散发着头发油脂不洁净的气味,连门也没有,只是一个布帘。放好行囊后,阿邓和阿猛让我先躺一个钟头,他们先去烤干衣物,等到晚饭再叫我。我躺在木板上没多久就昏昏入睡了。
起来的时候大概5点多了,穿着拖鞋走到那边的厨房看见他们两围在一个一米见方的火炉旁在烤鞋子和袜子。本来这边是有个专门烤衣物的房间,温度也高很多,但是因为挤满了村民实在没地方落脚,无奈只能围着这个本是烧菜的炉灶烤干身上湿透的衣服裤子。鞋子统一放在炉灶下面慢慢烘干,雨衣挂在外面的线上,里面的衣物只能穿在身上烤。等待晚餐的时候老板炖了一大锅菜在灶上,索朗说是给藏香猪吃的猪草,他突然看见其中一篇叶子上蠕动着一个小虫子,大概是感到了气温上升正准备逃离这个大油锅,他便随手捡了一个纸片把它接了过来又放在地上让它自己爬走了,边做还边说:这个小家伙,这次救了你一命,快跑吧。我无意看到这个细节感觉到佛祖带给他们的信念早已经融入了平常生活中吧。大概6点钟终于吃上了米饭,这里的东西都是靠村民背进来的当然价格贵的离谱,一个素菜就要 30,一个荤菜要50,但能有什么办法呢,要吃的饱饱地才有力气走接下来的路。吃晚饭后本以为鞋子已经干了,拿出来一看跟没拷之前差不多,把手伸到炉灶地下才发现根本没什么温度,无奈只能举着鞋子靠着柴口处烤了,这边的晚上因为发动机带不动,所以房间里也没有电灯,三个人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烤鞋子了。从6点烤到10点,烤了整整4个小时,才勉强干了些,但为了保证体力不得不睡了。回房阿猛打电筒找出唯一带的一个睡袋给我,说怕是晚上太冷。睡前大家都没有再多说,耳边是水流的轰鸣声,但也很快入睡了。据睡眠浅的阿邓说晚上有人潜进来在床头找些什么,觉察到他醒了又蹑手蹑脚地走出去。我和阿猛都一惊。幸好东西都没有丢失。
听过昨天晚上临行前任叔的细心嘱咐,我洗澡后就赶紧睡了,害怕睡眠不足影响明天第一天的行路,伴着江声入睡,一夜无梦。
早上6点多的阿猛最先醒来,天还没亮透,三人洗漱后走下楼梯一看,早餐已经做好拜访在大木桌上了 。何姐真是细心周到,知道我们要早早踏上艰难的旅程便一刻也不耽误我们,对待每一个住客都不是商业的主顾关系,是真心真意朋友般地相待。吃过白粥,馒头,简单的早点后,我们的向导兼背夫索朗已经来了。一个18岁刚刚高考完的门巴小伙,里面一件毛线背心,外面一件单薄的黑色外套,一双休闲运动鞋这就是他走墨脱的全部装备了。接我们上松林口的大卡车也停在了门外,三人在兄弟饭店门口和何姐,任叔,沙砾还有龙龙照了几张照片就上车了。本来何姐劝我坐副驾驶的位置,也是卡车上除了司机唯一的座位,我说我要体验一下传说中松林口大卡车颠簸的感觉。就费了一翻力气爬上后面的载物车厢。钢板因为昨晚的雨已经变得黑乎乎不能坐下来,三人就抓着前面的横杆以保持身体平稳。虽然是7点半上的车,但却因为一路上要载其他也是前往墨脱的村民和货物而一停再停,路边的风景很美,一路都是可以看见路边的野杜鹃,或者是高大的衫木,远眺又是薄雾围绕着青山,上山时就全是盘山而绕的两米宽的砂石路,只是偶尔要低头以免旁边的树枝刮伤皮肤,颠簸程度还好。一路上三人因为兴奋不是唱歌就是讲笑话。实际到达松林口的时候却已经10点多了,松林口并没有字牌就是半山腰上一处开阔地,是墨脱徒步的第一站,从这里要开始第一天的行程:翻越多雄拉雪山。
三人整理了两个小包,一个大包,大包是给背夫的,里面装有我们的衣物,部分食物和其他的杂物。阿猛背他的小包装着今天的食物和药品,阿邓背我的小包,而我自然是占了便宜只背了一个相机包上路了。我穿着了一件T恤,一件毛衣,一件抓绒外面套一件冲锋,保暖秋裤加冲锋裤。这些保暖的衣物加上行走时的热量足以抵抗海拔5200米雪山的寒冷了。刚开始上山,大概是因为徒步开端身体还没有很好的适应我走的很慢,上山的路面基本全是块状碎石,有时候是水洼,有时候是直流而下的溪流。阿猛受了那么多天的冤屈之后好不容易置身于广袤的天地间开始用双脚走路,精神快乐给了他无限的物理能量,走的飞快,不时地停下来给后面的我们拍照。阿邓大概身体也没醒过来,走在中间,平时说个不停的这时也安静下来把说话的力气使在双脚上。我自然是最后一个了,因为气喘加胸闷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但是又不能停太久怕身体又进入休息状态。索朗为怕我出意外一直紧跟在我后面两三米处。
今天的天气还算好,没有很大的太阳,刚好我也没有带防雪盲的墨镜。6月的多雄拉雪融化的已经差不多了,上山的斜面已经偶有大块草地裸露出来,岩石上也可以看见密密匝匝的高山植物,红色的细小花朵,针状的叶子上挂了一串水珠。远处可以看见山上垂直而下的瀑布群。走了大概一半的路程后开始进入雪面,大概是因为终年不化,雪并不是很干净,但表面的纹路很奇特,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凹包,又并不像是人脚踩上的,很好奇是怎么形成的。雪面比刚才的碎石路要好走一点,并不是很滑,跟在我后面的索朗和他弟弟突然疾步向前走远了,我还奇怪为什么,没走多远才看见原来前方是一片几乎垂直的雪面,索朗和他弟弟这时候已经放好背上的东西准备下来接应我们了。三个人都靠他两一个一个伸手拉上去,幸好并不是很长,几个大步用点力气也就上去了。再走没多久大约中午的时候我们已经达到垭口处,这时候碰到一个跟着村民只身反穿的老驴,提醒我们说第三天的路最难走,表达了敬意和祝福后告别。垭口的标志就是几块大大的黑色石头,大家把包放下后便开始第一顿午餐:早已冷却的馒头和榨菜还有几块可怜的饼干。吃饭的时候我又开始有精神拿出相机正准备拍摄CCTV午饭直播报道,谁知道我的相机这时候没电了,后来所有的照片都靠他们两了。停留了大概半个小时,因为记着攻略上说两点之前必须翻过雪山,否则天气多变很容易出危险,大家也就不敢再多耽误又背包上路了。邓总发话,下山的诀窍是脚跟踩实再移身体重心。下山的路因为身体适应了稍微容易走些,也没有落后太多,一开始还是走没走完的山顶部分的雪地,从半山腰开始又恢复碎石头,而且由于是下山必须更加小心,都是羊肠小道,而且还不平整,经常是整个人的重量就靠一块还在摇晃的不足手掌大小的石头在支撑,期间过了2-3个瀑布,都是横穿水流而过,水流大的时候落脚的石头都很难找到,只能靠一只脚深进湍急的水流里去摸索,而冰冷的雪水就是这么往上面一股股地灌进鞋子里的,大家的鞋子在墨脱整整四天的行程中从这一刻开始就很少有干的时候了。偶尔短暂的休息时才有敢把目光从脚下的路转到水平或高处看看风景,多雄拉已经在身后了,此时有一大片雾气在远处流动,不仔细看清楚了还以为是背后的青山在旋转,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非常奇妙,好像进入一种迷境,看久了就产生晕眩感,不敢总是再看了,怕脚下一个不稳就落入万丈绝壁了。
大概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已经下到了平地。比攻略上介绍的时间短了整整三个小时,可能是因为我们队伍小,并不分散的原因吧。此后的路就是一直在丛林间穿行,都是一丛丛的矮株树木,但是开了非常美丽的花,有紫红的喇叭状的,也有黄色的五角状的,也有张着一个小口,直愣愣的矗立在那。可惜我们都叫不出名字。一直沿着水走,像阿猛说的水的路就是我们的路,根本没有哪怕一小段的平路可走,整整三个小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在一大滩泥堆里挑选可落脚的石块,有时候走的是在困乏,也就不顾踩的是泥巴还是牛粪,也不管鞋子里又换了几道水干脆就两脚泡到水流里走。
终于在下午4点左右走到了第一天的目的地:拉格。并不是个村庄,只分散着四五处木头搭造的简易旅战供背夫和游人歇脚。房子都建在一片黑黑的泥巴上,本来在水里冲干净的鞋子这下子又毁了,选了第一家住下。住宿条件当然是不敢奢求了,三块半米宽的木板就是三个铺位,上面是薄薄的一层棉絮,枕套上也散发着头发油脂不洁净的气味,连门也没有,只是一个布帘。放好行囊后,阿邓和阿猛让我先躺一个钟头,他们先去烤干衣物,等到晚饭再叫我。我躺在木板上没多久就昏昏入睡了。
起来的时候大概5点多了,穿着拖鞋走到那边的厨房看见他们两围在一个一米见方的火炉旁在烤鞋子和袜子。本来这边是有个专门烤衣物的房间,温度也高很多,但是因为挤满了村民实在没地方落脚,无奈只能围着这个本是烧菜的炉灶烤干身上湿透的衣服裤子。鞋子统一放在炉灶下面慢慢烘干,雨衣挂在外面的线上,里面的衣物只能穿在身上烤。等待晚餐的时候老板炖了一大锅菜在灶上,索朗说是给藏香猪吃的猪草,他突然看见其中一篇叶子上蠕动着一个小虫子,大概是感到了气温上升正准备逃离这个大油锅,他便随手捡了一个纸片把它接了过来又放在地上让它自己爬走了,边做还边说:这个小家伙,这次救了你一命,快跑吧。我无意看到这个细节感觉到佛祖带给他们的信念早已经融入了平常生活中吧。大概6点钟终于吃上了米饭,这里的东西都是靠村民背进来的当然价格贵的离谱,一个素菜就要 30,一个荤菜要50,但能有什么办法呢,要吃的饱饱地才有力气走接下来的路。吃晚饭后本以为鞋子已经干了,拿出来一看跟没拷之前差不多,把手伸到炉灶地下才发现根本没什么温度,无奈只能举着鞋子靠着柴口处烤了,这边的晚上因为发动机带不动,所以房间里也没有电灯,三个人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烤鞋子了。从6点烤到10点,烤了整整4个小时,才勉强干了些,但为了保证体力不得不睡了。回房阿猛打电筒找出唯一带的一个睡袋给我,说怕是晚上太冷。睡前大家都没有再多说,耳边是水流的轰鸣声,但也很快入睡了。据睡眠浅的阿邓说晚上有人潜进来在床头找些什么,觉察到他醒了又蹑手蹑脚地走出去。我和阿猛都一惊。幸好东西都没有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