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茧黄

茧黄,中国传统色彩黄色系之一。是以蚕茧的黄色作为色彩词。
黄色蚕茧都是因为蚕丝里面含有类胡萝卜素导致的,这些色素是蚕宝宝在食物中获取的。
中国种桑养蚕有很悠久的历史,是蚕桑文化的起源地,其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古时随着蚕农们养蚕制丝的技艺不断提高,就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蚕茧是大家常见的物品,以蚕茧的颜色来作为色彩词也是符合历史真实。

(清)哈达清格《塔子沟纪略》:山茧,黄白色。大者如鸡卵,其蛾米色,生子大如黍,色微赤,形扁初成。蚕黑色渐变青色,约长二寸许大如指。
《续通志》:茧外蒙戎之衣曰茧黄。
还有众多诗人留下诗行:
宋周必大:茧黄织就费天机,付与园林晚出枝。
宋 陆游: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
明 郑琰:桃叶须臾野茧黄,草根倏忽哀萤碧。
茧黄有深浅,并无标准固定色, 中科院科技情报编委会名词室编撰的《色谱》收录有“浅茧黄”,可作参照:

总之,茧黄是以蚕茧黄色实物作为色彩词,是一种不深的淡黄色。
染此色的植物染料众多,就不一一列出。使用的媒染剂是明矾。在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上均可染出茧黄色。
染匠黄荣华壬寅年六月十六日于北京国染馆
作者按:这是正在撰写的《国色500色》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未经容许,谢绝转载。

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赞,你的每一个“点赞”,我都当成了动力!
欲学习传统天然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将于7月底在北京国染馆举办的第41期《传统染色专业研修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即将开班,报名开始,欲报从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