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无用之书”?为何要多读“无用之书”? | “今天比昨天从容一点”系列NO23

“今天比昨天从容一点”系列NO23:
慢下来,多读“无用之书”
钟二毛
从容,有时候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那就是:我不要和他们一样,我不能被喧嚣裹挟着丧失了自我,我要慢下来,静静、想想。
因此,慢下来很重要。慢下来,才是生活。
不讲大道理,我分享我前段时间读中国美术史的一点收获。
书里有段话有点意思:宋代绘画里凡是画亭子的地方,一定是景观最好的地方。亭子的位置,绝对不会随意添加。
亭子为什么要出现在风景最美处?这是古人的建筑美学。
古人就是要告诉你:你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应该停一停;停下来,才能看到美;匆匆忙忙是看不到美的。
各位再闭着眼睛想以想,我们每个人都去苏州逛过古代的园林,你会发现园林里所有的路,都是七绕八绕的。
为啥要绕来绕去?这也是古人的建筑美学。
古人要告诉你,你到了这个园子,就不要猴急猴急赶路了,放慢脚步吧,绕绕圈子看看身边的假山奇石、梅兰竹菊、花鸟鱼虫。你越慢,看到的越多。
其实,这也是生活的哲学:有时候,绕绕弯子慢下来、停下来,慢一点、从容一点,这既是生活的意义,也可以让人发现惊喜。
如何让自己慢下来?方式有很多。有人选择听音乐,听世界名曲,有人选择散步,有人选择自由行,有人选择冥想,等等。都可以,只要你乐意。我分享我的方式:读书。
我经常讲,读书不能改变命运,但读书让你与众不同。
为什么说读书(阅读)让你与众不同?很简单,因为,现在人都不读书了。现在个个都是一天到晚抱着个烂手机,刷刷刷,手指都刷破皮了。有次讲座,我讲过一个极端的例子:男女做完爱第一个动作,是干嘛?看手机!大家捂嘴不笑。其实是讲到大家心里去了。
正因为大家不读书,你读书,所以你与众不同,这是其一。
其二,静心、系统地读一本书,可以让你书中找到、悟到智慧。“满腹诗书气自华”,你要相信这句古话。“气自华”,就是与众不同。
一定有人说:我在微信上也读到不错的文章咧。是的,微信阅读也是阅读。微信上也有深度好文章。但不管怎样,微信阅读毕竟是零散的阅读。打个比方,你今天在微信上读到一篇深度好文,读完了丢在一边,就好像捡到一个可以砌房子的砖头丢在一边。你读了无数篇深度好文,也堆积了无数个可以砌房子的砖头。仅此而已。砖头仍是砖头,不是房子。书本呢?你一打开,从目录到序言到章节到后记,它都是结构好了的。你读完一本书,一座房子在你心里搭好了。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读书、读书,我建议大家多读“无用之书”。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社科等门类,都是“无用之书”。开卷有益是没错,但一定也有高低之分。多读“无用之书”,就是说,不要天天读《如何在30岁之前成为千万富翁》《如何跟领导处好关系》这类看似有用的成功学书籍。成功学都不靠谱,甚至可以说,都是骗子。因为成功学的核心是“你为什么不成功,因为你不够努力、不够优秀;只要你努力,你就一定优秀,你就一定能成功”。这非常煽动人心,但它其实存在逻辑错误。成功除了努力,一定还有别的因素,比如时局、机会。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今天很多草根年轻人,如果仅仅凭自己的工资是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的,难道是这一批人、这一代人都不够努力、不够优秀?显然不是。造成年轻人买不起房子的因素,太多了。
“无用之书”不能教你升官发财、炒股赚钱、说话让领导高兴,但它可以帮助你认识人的复杂性,也可以安顿灵魂。你读《红楼梦》,读到最后会知道一个人不管荣华富贵还是粗茶淡饭,最后的结局都不过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没有什么可以留得下来的;你读《西游记》,读到最后唐僧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到了如来佛那里,得到的真经却没有一个字,原来生命哪有什么葵花宝典,只有人间走一遭,尝尽酸甜苦辣自然就能得道开悟;你读《三国演义》,明白人生的规律不过是“是非成败转头空”......
“无用之书”,大用之书。它让你用最短的路途,走遍人间,让你感慨、开悟、对照、思考、升华,改变你观察人事的角度,丰富你的内心世界。这,当然有助于你变得更加从容面对自己和周遭发生的一切。
近日起,我开始系统分享:苦逼的我们,如何让自己每天从容一点。认知、方法论都谈。每篇文章,谈一个小点,长短不一,有一说一。 愿能给读到我的文章的朋友,一点点启发。读完之后、尝试改变一下,如能发现“嗯,今天比昨天从容一点”,那就更好了。
这个系列也会出版成书,各位就算是第一读者吧。 钟二毛,湖南人、作家、导演;凤凰卫视、香港卫视多个节目谈话嘉宾;出版有长篇小说《小中产》《小浮世》《完美策划》,中短篇小说集《回乡之旅》《旧天堂》,畅销思想随笔集《慢崛起》,工具书《玩赚微信视频号》等书10余部,编剧、导演电影《死鬼的微笑》,获得美国第60届罗切斯特国际电影节“小成本电影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