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的七个“雷区”,你一定要知道
在前面四期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医疗险的四个增值服务:
重疾就医绿通、
重疾住院垫付、
靶向药基因检测、
药品分类及院外特药。
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到公众号首页搜一下过往内容。
今天写第五个专题——百万医疗的七个“雷区”。
其实不应该叫“雷”,因为我下面要写的都是在百万医疗条款里清楚注明的,只要仔细看过条款,或者在专业人士协助下明白了百万医疗的保障范围和限制条件,这些“雷”也就不叫“雷”了。
那为什么还要写这一篇?
因为我发现网上非常多的人很乐观的认为买一份百万医疗就够了,保费便宜保额高,医疗费都能给报了,以后不怕生病住院了。
这种对百万医疗持有过高期待、盲目乐观的态度,在真正遇到理赔的时候很容易啪啪打脸,导致最后得出一个对保险很不公平的结论:果然保险都是骗人的!
真的很冤。
如果你正打算买百万医疗,一定要看过下面的内容后再做决定。
01 严格的健康告知,是第一“雷”
百万医疗是从互联网渠道火起来的。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是短平快。
支付宝里点几下,分分钟就拥有了几百万保额的医疗保障。
心里的安全感马上增强了几分。
但殊不知投保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智能核保是导致后续95%的医疗险拒赔的“元凶”。
很多人说,我的体检单上虽然有几个异常项,但医生说定期复查就行,不用管,我以为买保险就不用告知了。
还有人说,我忘了几年前做过手术了,我不是故意不告知的。
更多的人是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只要不告知保险公司就查不到过往的健康情况,只要投上了就一定能保。
以上种种,都给以后的理赔留下了隐患。
第一,临床医学和核保医学是两回事,不要自以为医生说没事就不用告知,出险的时候医生可不给你支付医疗费,谁出钱谁说了算。
第二,“忘了”不是借口,是过错,保险公司不会为客户的过错买单。
第三,保险公司理赔调查有多少方法超乎普通人的想象。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查,是理赔金额太低不值得。但一旦发生大病高额理赔,被调查过往健康情况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那么为什么投保的时候不调查,理赔的时候才调查呢?
因为保险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宽进严出,保险公司默认客户是诚信的,只要你不欺骗我,我保证你出险的时候会赔钱给你。
另外也要考虑核保成本,为一份几百块的保险去逐个调查客户的健康状况从成本上就不现实。
健康告知、如实告知,是自己在网上买保险最大的隐患。
不仅是百万医疗,重疾险也是这样。
02 免赔额,是第二“雷”
百万医疗通常设有8000-1万免赔额。
根据2021年全国医疗数据统计,全国人民2021年平均住院医疗花费1.4万元,扣除医保报销后人均不到1万元。
说明就医真正发生重大疾病花很多钱的医疗开支占很少数,大多数住院医疗费一两万就解决了。
那么就会有一个问题:买的百万医疗可能好多年都用不上。
有些人说住院花费一两万自己能承受,买百万医疗主要为了报销高额医疗开支。
这种对百万医疗的认识是正确的,
但认知不等于感受。
就像我知道我的孩子是学渣,但当学渣的妈妈感受真的不太好一样。
从我多次帮委托人理赔的真实情况看,当你真的生了病,在医院住了十天半月,工作耽误了、罪也受了,到出院的时候百万医疗一毛钱不赔,或者只赔了一两千,那种体验其实是不太好的,就感觉买了个保险没啥用。
保险就是买的时候嫌贵,用的时候嫌报的少。
这就是人性。
03 外购特药的坑,是第三“雷”
外购药就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医院买到的药品。
不在医院买的药百万医疗不报销。
我们在上一篇关于药品的介绍里已经强调了一份含外购药的医疗险的重要性。
百万医疗受限于成本的控制,最多只能附加一个外购特药的报销责任。
但加了外购特药责任的百万医疗,也要看清单里的特药种类。
各家保险公司的特药清单都不同,少的含二三十种药,多的含一百多种药。
运气好的话,我要用的特药在清单里,
那么一个新的“雷”出现了:
特药不保证续保。
我们知道癌症短期是不容易治愈的。常规治疗期是三到五年,五年以上不复发可以理解为基本治愈。
所以癌症特药的用药时长大概率要1年以上,但百万医疗的癌症特药只保1年,1年以后的药费还是要自己承担。
特药问题是百万医疗的共性问题,包括防癌险、特药险,最长也只保证3年特药续保。
04 CAR-T高额治疗费,是第四“雷”
这个“雷”一多半的业内人士也不知道。
这两年大火的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一针120万实现癌细胞清零,很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你不需要知道CAR-T是怎么治疗癌症的,只需要知道它是一种很贵、很厉害的治疗手段就好了。
很多人关心百万医疗能报销这么贵的药吗?
去年下半年开始,效率比较高的保险公司已经把CAR-T更新到自己的特药清单里了,比如平安e生保、安盛卓越守护,果然大公司更豪气。
但百万医疗只报销CAR-T的药品费,不报治疗费。

看条款:CAR-T属于细胞免疫疗法的一种,而针对细胞免疫疗法的医疗费在百万医疗的除外责任里。
怎么理解呢?
比如你去医院输液,输液的药钱报销,输液管子和针头的钱还得自己掏。
120万只是CAR-T的药品费,与药品配套的还有几十万治疗费,加起来总费用近200万。
用一针120万的CAR-T需要自费几十万治疗费,你觉得压力大不大?
05 条款除外责任多,是第五“雷”

百万医疗的除外责任非常多,这里只列举一个例子:
比如图里截取的某百万医疗险的条款:
人工植入器材除了条款中列出心脏瓣膜、人工晶体、人工关节的之外都不报销。而实际上人工植入器材的种类非常多,远不止这几种。
另外针对所有耐用医疗设备的费用也是不报销的。
06 剔除常见治疗方式,是第六“雷”

我也截取了一个百万医疗的条款:
在医院常规治疗手段中,物理疗法、中医疗法是经常用到的常见治疗方式,比如光疗、电疗、磁疗、针灸。
这些疗法在百万医疗里都是除外责任,表示一旦住院治疗需要用到以上疗法,百万医疗都不报销。
07 不包含日间手术,是第七“雷”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很多过去需要住院的手术现在都成了微创,当天做完当天走。
这种简单的手术通常会安排日间病房,不超过24小时就可以走了。
比如很常见的肠息肉钳除术。
但手术虽小,花费可不一定少。
由于日间手术不符合百万医疗对于住院必须过夜的规定,这部分费用也是不报的。
08 保险果然都是骗人的
其实百万医疗的条款中远不止这七个“雷”,仔细看一看免责条款,发现其实不赔的地方还是挺多的。
你可能会说这也不赔那也不赔,保险果然都是骗人的。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
百万医疗一年保费几百块,希望它什么都能报,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百万医疗这种产品的出现,首先对标的是低收入人群,避免他们因罹患大病而出现家庭破产的局面。
这种纯功能性的产品在就医体验、就医效率和报销覆盖面上本身就没什么质量和全面可言。
为了降低价格,让更多人买得起保险,保险公司只能从保障责任上开刀,这里砍一刀那里砍一刀,理赔门槛高一点,责任范围小一点,理赔条件严一点,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
百万医疗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优势,比如保证20年续保。
虽然条款有不足,但起码未来20年都能续上啊。
很多人就冲着20年续保买一个百万医疗托底,心里踏实。
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一年花几百块买份百万医疗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对于年收入三五十万、拿出一两千块钱买份医疗险,就算没出险保费白花了也不心疼的家庭,就没有必要在各种百万医疗产品里比来比去了。
我更建议你购买中高端医疗险,覆盖范围广,条款责任更友好,理赔没那么严苛,重疾可以去特需国际部或私立医院,三四十岁一年保费也不过才一两千,是医疗升级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