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盘之殇
飞盘的爆红在我看来是个非常非常小的事情,现在在网上的讨论,或者直接点说是讨伐吧,却是愈演愈烈。一开始还是客观的叙述现象,到我昨天在凤凰财经公众号看到一篇转载自“财经作家”金错刀的文章,题为《让全国“老色批”最上瘾的运动:靠性感名媛,年赚6000万!》,色情低俗标题党都占了,当场一个举报。类似的文章和内容越来越多,飞盘基本就是最近休闲娱乐类最大的流量池。 为什么飞盘在我看来是个非常非常小的事情呢?因为作为一个从高三开始健身运动的人,至今也有六七年时间了,我要给说句公道话,飞盘之殇纯属背锅。因为运动项目只是个媒介,搞得群众不爽的是人。下面就用Q&A的方式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Q:群众在不爽什么?谁在不爽? A:不爽把运动完成“探探”。舆论发酵到这一步, 不爽的早就不是长期运动者了, 而且我从来没听过身边的长期运动者抱怨(因为我们对运动变“探探”早就习惯了),所以其实也不是占场地的事。已经在多种因素下撬动了普罗大众的愤怒的情绪。 Q:谁在玩飞盘? A:千禧年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等高科技行业和一些传统高端行业的成长,塑造了一批主要活跃在一线城市的精英人,他们有三高:学历高、收入高、调性高。基本都是80后(俺们95后一点都没赶上,哭死)。有点钱但是没有浙江小老板那么有钱,怎么体现自己调性高呢?欧美中产最爱的运动是个很好的选择,80后到了而立之年,身体因为常年的工作都有小毛病,运动既能健康体魄又能装逼,花费也不大。买好牌子的衣服也就几千块,好的运动装备不过几万,也许像我这种普通人会觉得蛮贵的,但比起富一代和富二代喜欢玩的运动赛车、瑞士滑雪之类的便宜多了,上海18、19年就在玩飞盘、橄榄球了。这批人是最早把中产运动项目带到中国来玩。 Q:谁又在把飞盘变“探探”?为什么大家这么生气? A:谁在把飞盘变成“探探”,也就是在三高人群把飞盘带来中国以后,让飞盘成为负面典型的人。说真的我总结不好,爱攒局+猎艳+钓凯子+追流行这四类人,大概是这样一个组合。大家生气的点真的是因为他们占用场地吗?没有运动精神吗?全中国长期运动的人比例少的可怜,大部分抨击者不会在意场地使用和什么精神。只能说因为飞盘成了小红书人的热门秀场,群众对小红书人的部分代表形象:想要不劳而获的faker,一种长期的压抑的不满,造成的疯狂舆论反扑。 Q:运动社交化是否是畸形的产物? A:不是。随着从大学迈入社会这几年,讨厌过多社交的我也发现马克思说的那句“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还是话短理不糙的。人在社会中干啥都要和人打交道,打交道多了自然会有社交和一定范围的社群,之后在社群内有各种各样的互动,包括工作上、生活上的联系也很正常。如果你问我怎么看faker,我只能说尊重祝福。 Q:运动能达到跨阶级社交、跨阶级交往的目的吗? A:基本不能,初始玩某项运动的圈子,也就是相对优质的圈子,很少接受新人。有一些人数更少的运动,比如篮球,更是会以固定的成员活动,你不要指望在篮球场上被一个大哥砸到,展开一段完美恋情,一般优质大哥都是包场玩或者在一些半私人场地活动。为了搞人而搞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优质标的,很少很少,成功率太低真心不推荐。但也有例外,如果愿意大量试错+情绪价值丰富可以跑量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