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 读书笔记
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刘润 106个想法 ◆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①法学家的对错观,②经济学家的对错观,③商人的对错观(见图1-1)。 >> 如果你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如果将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我建议你选择商人的立场——“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因为“我的损失最大”。总之,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 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世界进行价值交换。价值交换只有一个原则——共赢,即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价值。 >> 那策略呢?我认为要“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博弈论计算机模拟实验中,重复对方上一次的动作,最终得分最高——重复对方的动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 一个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事实和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 总体来说,事实是最不容易产生争议的客观存在。我们只能说,我们对事实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 这就是立场——“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所以,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谈利益” >> 当一个人持有的不是观点而是立场时,当一个人“屁股决定脑袋”时,你应该做的事情,是对他说“It’s good for you”(这对你有益)。反过来,我们也要时刻反省自己:我说的话、我的表述,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 ◆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 为什么”,是“黄金三问”(Why、What、How)里最有力量、最有可能触及灵魂的问题,但也是最危险的问题。 >> 但是,“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 >> 当你开始为它找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地被“注射”进你的大脑了。 >> 对“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的非理性反应,是人的思维模式中的重大Bug(漏洞)。这个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 >> 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到别人脑中,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后面,就可以了。 >> 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别人。愚蠢的人,却用这个句式注射自己。 ◆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 你需要掌握一个技巧:偷换概念。如果觉得很难听,那就换一种说法:重新定义概念。如果还是觉得难听,那就再换一种说法:纠正对方的概念。 >> 有很多人,一直习惯于“表达”,但是没有与人“交锋”过。所以,一旦辩论,就显得笨拙。这不代表你的学识不够,只代表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语言冲突不够,缺乏训练。如果你希望训练自己的辩论技能,我建议你了解以上三点。 ◆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就体现在应对方式上。一个人优秀不优秀,要看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 假设—验证—结论—调整我建议你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可以采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法。 >> 就事论事在使用这套方法论时,我建议你要注意一点:就事论事,不要被立场左右。 >> 使用这套方法论一定要从事实出发,对事不对人,而不要被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立场所左右。因为事实更可靠。 ◆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 所以,洞察本质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督促,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 什么是规律?你给某个事物一个刺激,它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规律。 >> 在这里,我们介绍构成系统的五种模块: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其中,变量是“要素”;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是四种“连接关系”(见图2-6)。 >> 一旦加上时间轴,变量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存量和流量。 >> 只看到“流入量”的男孩,会以为女朋友居然因为“一件小事”和自己分手。而能看到“存量”的男孩,就会懂得用“流出量”来减少“不满”的存量。比如,时不时送个礼物,陪女朋友逛街,精心安排纪念日,等等。这样的男孩,通常被称为“暖男”。 >> 而暖男之所以暖,只是因为他们比直男更懂得如何用“流量”来管理“存量”。 >> 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 因果链很简单,只有增强(+)和减弱(-)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见图2-8)。 >> 用因果链连接变量,是锻炼洞察力的基本功,你必须认真练习。 >> 其中,“因”增强“果”,“果”又增强“因”的,叫正向增强回路;“因”减弱“果”,“果”又减弱“因”的,叫负向增强回路(见图2-9)。 >> 几千年来,人们给增强回路导致的大起大落现象起了无数的名字,宗教学家叫它“马太效应”,经济学家叫它“赢家通吃”,金融专家叫它“复利效应”,互联网公司叫它“指数型增长”。但是这些如烟花一样绚烂的现象背后,其实都是同一块“积木”——增强回路。 >> 不管是人生还是商业,小成功靠的是聪明才智,大成就靠的是建立正向的增强回路。 >> 什么是调节回路?“因”增强“果”,“果”增强“因”的回路,是增强回路。而“因”增强“果”,“果”减弱“因”的回路,就是调节回路(见图 >> 增强回路,追求极端;调节回路,回归平衡。 >> 这个世界上,凡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有调节回路。 >> 什么是滞后效应?因果不是瞬间连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间闭合的,它们之间都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 所以,我们在试图洞察万物时,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 分析问题的时候,记住五个关键步骤:一是找到核心存量。二是找到关键因果链。三是找到增强回路。四是找到调节回路。五是考虑滞后效应。然后,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一步,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变哪些连接关系?做到这些,你就真正拥有了洞察力。当然,这并不容易,需要你日复一日地思考、练习。 ◆ 流程、制度与系统 >> 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改变制度是改变结果,改变流程是改变原因,改变系统则是改变模型。 >> 怎么办?是改变制度,严厉处罚,还是改变流程,用更多人力检测?都不需要。军方改变了检查系统,每次交货前,都会随便挑几个降落伞,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 一个人如果有基本的逻辑思维,就会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而是不断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 >> 四句话建立基本的逻辑素养 >> 证有不证无,以偏不概全,证有靠举例,概全靠推理(见图2-12)。 ◆ 复利思维 >> 理解了真正的“复利公式”,以及获得财富自由的三种方法——“无欲无求式财富自由”“三生三世式财富自由”和“第一桶金式财富自由”后,我给大家一个人生建议: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 ◆ 概率思维 >> 在千位上,你可以通过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12%;在百位上,你可以通过选对战略,再提高5%;在十位上,你可以通过设计好组织结构又提高2%;最后在个位上,你可以通过做好管理,提高1%。综合计算,你的成功概率一共提高了20%,加上原来的5%,你的成功概率就变成了25%。 ◆ 系统思维 >> 你首先选择行业,然后选择公司,否则你就是在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再豪华也终将沉没。” ◆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 怎么把1个小时用出3个小时的效果?这其实也有系统的方法论——选择、方法、工具。 >> 我给你介绍四种:团队杠杆、产品杠杆、资本杠杆、影响力杠杆。 ◆ 把工作当成玩 >> 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 >> 是那些白天在枯燥地工作,晚上在消耗地玩,日夜如此,任由生命在看似平衡的重复循环中消逝不见的人。 ◆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 根据行程表,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很细,大约是15分钟。和省领导会见很重要?那就安排15分钟。 >> 说,盖茨的行程表和美国总统类似,5分钟是基本时间颗粒度,而一些短会,乃至与人握手,则按秒数安排。这哪里是把时间切成颗粒啊,这简直是把时间碾成粉末! >> 如果你理解了“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 >> 首先你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怎么检查?看看你约人开会,一般约多长时间。如果一约就是半天的会,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半天。如果你的会都是以小时为单位的,那你的时间颗粒度就是1小时。 >> 但是,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更具职业素养的商业人士,会懂得至少以30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以1分钟为单位信守时间。这就是职业化。 ◆ 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 总体来说,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不可能获得指数级增长;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才有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对于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行业,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指数级增长,就是把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服务的部分切掉,跟别人合作,自己只做那些抽象的、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 >> 比如,你恰恰可以考虑避开指数级增长的行业。这些行业竞争惨烈,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获得巨大的胜利,大部分人都会因为幂律分布规律而被推向两边,他们要么被推向指数级增长的头部市场,要么被推向尾部市场,导致一败涂地。基于此,你可以避开这些行业去选择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行业,因为在这样的行业,那些互联网巨头是不可能直接干掉你的。 >> 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是主宰商业世界的两个数学模型,它们的核心区别在于边际交付时间是否为零。只有边际交付时间为零,或者抽离出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企业才有机会获得指数级增长。同样,我们还可以用边际交付时间是否为零来区分“产品”和“服务”。除了在幂律分布市场中险中求胜,创业者和求职者也可以考虑进入正态分布的服务业。 ◆ 心态高过云端,姿态埋入地底 >> 我在朋友圈里、微博上从来不维护自己所谓“高大上”的形象,而是经常用小龙虾、丑照、段子手来自黑,为什么?因为“君子自污”。 >> 自污、示弱、看淡这三件事,看上去都是把自己踩在地板上摩擦。凭什么,有必要吗? ◆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 所以,在沟通的时候,你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想听的是What、Why还是How,而你自己所表达的是What、Why还是How。 >> 所以,只知道What,却不知道Why,就没有动力。理解了Why,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 这也是为什么在打仗时将军一定会动员士兵,告诉他们“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战斗”。他也许会说:“敌人抢夺了我们的领土,杀光了我们的亲人,我们要把领土夺回来,为我们的亲人讨回公道,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这就是在帮士兵解决Why的问题 >> 企业的愿景也是在解决Why的问题——“我们今天这么辛苦地工作,到底是为什么?” ◆ 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 第一种是优越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我通过创造一个失败者,让你感觉自己就是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 第二种是错愕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在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 第三种是释放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 关于幽默,学术界主流的理论大概有三种:优越感理论、错愕感理论和释放感理论。 ◆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也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见图4-5)。 >> 别人的时间的所有权属于谁?属于他自己,你并没有权利占用。你一旦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就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强行占用,就属于越界。 >> 因为发表建议是员工的权利,但是,做决定是老板的权利。 >> 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可以不同意老板的决定,可以不被老板说服,这是你的权利。但是,你要执行老板的命令,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职责。 >>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你在你的范围内做事,他在他的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 ◆ 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大量多巴胺的支撑 >> 仇子龙老师说,获得快乐有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目的性很强的多巴胺,去找事情做,比如完成艰难的工作;一种是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去刺激分泌内啡肽;还有一种是刺激分泌能让大脑觉得单纯快乐的血清素 >> 一旦做出比较机制,也就有了比较优势。就像你今天走的步数不如其他朋友多了,你就会想再多走一会儿,如果步数达到前三名,你就会很开心。 >> 如今,我们做产品,要懂得运用“奖励机制表”,让客户获得更大的快乐。 >> 在商业的“奖励机制表”中,让用户更快乐的因素有比较优势、安全感,还有炫耀。 ◆ 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 在自然法则下,想要生存,个体的优势非常重要。 >> 个体的优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暴力”,一种是“狡诈”。或者换个稍微好听一点的说法,一种是“强壮”,一种是“智慧”。要么在他冲进洞口时直接把他打跑,要么在洞口给他设陷阱、布圈套,让他没法闯进来。自然法则,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个人利益。如果你遇见一个野蛮人,他毫不讲理,我建议你用自然法则。 >> 如果在一个组织里,我建议你用族群法则,遵守规矩,利用规矩。 ◆ 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 >> 性价比是指性能与价格的比。 >> 所以,如果你做的是功能型产品,高性价比或许可以成为你的竞争优势。 >> 这种差异化就给消费者带来了体验价值。 >> 个性化价值什么是个性化价值?到了七夕情人节,卖西瓜的小贩又推出了新卖法——“心形”西瓜。 >> 个性化是产品销售中最高级的卖法,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私人定制。 >> 个性化产品,是能让用户感知到最稀缺价值感的产品 >> 比功能更稀缺的,是体验;比体验更稀缺的,是个性化。所以,产品的定价,取决于你能提供给消费者什么价值。价值越稀缺,价格就越高。 ◆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 只有别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润。 >>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任何一个行业,所有的红利最终都会被竞争拉平,最后大家只能赚社会工资。这时候,只能通过创新来创造利润空间。否则,说句扎心的话,你以为你在创业,其实你只是在为社会打工。 ◆ 没有KPI,也能管好公司 >> 最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来自热爱,来自他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 >> 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们要把员工内心的善意激发出来,而不是把他的恶意激发出来。 ◆ 让优秀员工成为事业合伙人 >> 为此,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对于你的员工,你只需要问一个问题:“我打算给你降薪50%,任命你去负责一件事情,如果你做成了,就可以享受500%的收益,你愿意吗?”对于你自己,你只需要回答员工一个问题:“老板,我打算自己降薪50%,申请负责那件事情,但是如果我做成了,要给我500%的收益,可以吗?” ◆ 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 >> 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创造财富很重要,但是财富应该怎么分配、谁应该比谁更有钱这件事,并不是由创造财富的人决定的,而是由掌握稀缺资源的人决定的。 >> 所以,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多财富,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 只有不断让自己变得稀缺,你才能拥有财富分配权,获得更多财富。 ◆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 >> 那么,你想激励员工,应该用优先利还是劣后利?用固定还是剩余?我建议你用劣后利,也就是用分成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这样,通过不断地分成,优秀的员工就可能会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和公司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如表5-2所示。 >> 所以,在一个不确定的项目中,谁优先,谁劣后?在第一个阶段(辛苦赚钱阶段):人力优先,资本劣后;在第二个阶段(资本收益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在第三个阶段(均衡阶段):人力、资本均衡分配;在第四个阶段(超出预期阶段):资本优先,人力劣后。合 >>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一切的分配方式,都是固定、剩余、分成的万千组合。 ◆ 公平、公正与公开 >> 公正的本质不是“你对我错”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做选择”的问题。 >> 公平——用“同一把”尺子丈量万物;公正——选“哪一把”尺子来丈量;公开——把丈量的过程展示给公众,让同意公正者监督公平。现在你觉得,高考公平、公正、公开吗? ◆ 效率与公平 >> 所以,大家逐渐形成一套共识:初次分配负责效率,再分配负责公平。 ◆ 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实在不理解,就在无条件服从中加深理解。 >> 强盗用“留个把柄”的方式,对小弟做服从性测试;甲方用“改来改去”的方式,对乙方做服从性测试;女生,用“无理取闹”的方式,做男友服从性测试。 >> 但是,我还是试着劝痴迷于劝酒、痴迷于服从性测试的领导们一句话:真正的领导力,来自内心的追随,而不是行为的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