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文类公开课学习半年小结(更新中)
之前一直在B站看影视和动漫,特别喜欢弹幕文化,有点边看边交流的感觉。这几年各类学科大佬入驻,看了下我的关注,人文类老师越来越多,都说互联网时代是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其实只要想学,就能找到非常多的系统课程。虽然才疏学浅,但我心中却一直有文、史、哲三通的宏大理想,历史求真、文学求美、哲学求善,真善美代表了人类最崇高的人生目标与精神寄托。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如今已过而立之年,荒废了很多宝贵时间,平时又忙于工作家庭,但心中的知识的炽热渴求从未冷却。总结一下今年以来学习的各个公开课进展,也作为一份学习资料吧。
一、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已完成 。前部分是施龙老师讲的,他应该是扬州大学的,南京大学张帆老师的学生。他的课特别有趣,经常称和施蛰存是一家子,很多敏感话题也敢说。后面傅元峰老师的授课风格就显得略微单调无趣,不过水平是很高的。纵观现当代中国文坛,废名绝对算得上一颗被人遗忘的名珠,如今普通的读者只知沈从文而不知废名,真的让人遗憾。重新审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随着白话文的普及与文化的断层,有多少作品可以成为经典?
《外国文学史》-华中师范大学,已完成 。这个课程由苏晖、刘渊、杨建三位老师讲授,其中刘渊老师英年早逝,令人唏嘘不已。三位老师风格迥异,苏晖老师幽默灵动,刘渊老师常有独到见解,杨建老师的腔调很有特色,诵读文章时别有意趣。西方文学从希腊神话到文艺复兴,再到后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二十世纪的各家各派,文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历史和哲学的脉络也很清晰。特别是十九世纪群星璀璨,而那时的中国却黯然失色。我想人这一辈子当如司汤达的墓志铭一样:活过、爱过、写过。
《文学理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已二刷 。B站第一高颜值网红文学老师非杨宁莫属,后期有些发福,一定是生活非常幸福。他的这门课380多万播放量,20多万弹幕,为了不白嫖,我还单独买了他的《看不见的文学》。也许他的理论水平不是最高的,但他是最接近生活最受欢迎的(也许是因为他的颜值)。本课按照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经典四要素框架,探讨讲授文学与世界、作者、读者、文本之间的关系,对我这种非文学专业的爱好者来说,是很好的理论入门。从这里才发现,原来作者完成作品后,作品的解读已不归作者所有。
《西方文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到伊格尔顿 。看完《文学理论》可以接着看这一门,也是杨宁老师的。课程分两部分,19年28集,21年14集,目前只看到伊格尔顿就暂停了。本课对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做了详尽讲述,了解二十世纪文学思潮必看。看的时候只是浅尝辄止,做了很多笔记,记住了一些大师,很多的重要理论都忘了。要想充分理解,还需要精读原著。
《古代文学史》(先秦至南北朝)-北京师范大学,到《尚书》 。因为以前看过袁行霈的四卷《中国文学史》,本来不想再看网课,后来觉得既然系统看了《外国文学史》,本国的古代文学还是有必要再听听专业教授的文学史解读。这一段是尚学锋老师讲的,都是坐着念的。古代经典只看其中一两节课用处不大,所以我又开始学专门导读课。从《诗经》开始,虽然以前通读过,但不能说深入,希望按照古代文学史的脉络,一部一部的看一遍公开课。
《诗经导读》-北京师范大学,已完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夫子的这句话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注解,通读过程俊英的注本,这次听李山老师的课收获很大。读诗经一定要摆脱毛诗的影响,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决不能穿凿附会。记得以前有个女孩跟我发了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我不是杨过,她也不是程英,每读到这首《风雨》时都有些触动。我想大多数人喜欢国风而胜过雅、颂,国风摆脱了庄重与典雅的束缚,洒脱自然,诉说着爱情与苦难。后世诗作中,只有《古诗十九首》得其神韵。
二、历史
《中国通史》,已完成 。中央6的纪录片,看的时候无数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我们的民族从远古走来,筚路蓝缕,创造了无数辉煌,近代也受尽了屈辱。家里最多的就是历史书,回想起初中毕业整个假期,自己坐在阳台上读完了小摊上买的一本盗版《史记》。为信陵君、朱亥、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豪义倾倒,为李广、李敢、李陵将门三代悲惨境遇而哀叹。现在读历史当然会重点研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的发展演变,少了很多“人情味”,可比起《汉书》,我还是更喜欢太史公更有温度的《史记》。
《世界历史》,已完成 。也是中央6的纪录片,我是配合着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起看的。生物学家探求着人类从何而来?哲学者思考着又将走向何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个时代的历史学家都会被意识形态影响,《资治通鉴》里司马光 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他将春秋战国的动乱原因归结到礼法名分,说到底还是儒家那一套理论。就算离开了意识形态,还有阿尔都塞说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各种文化思想的侵袭。整个人类历史,都被各种意识形态所控制,最明显的就是“东方”这一概念,我们可能会永远活在别人编织的制度枷锁中。
《神话与神话研究》 -北京大学 ,已完成。王娟老师讲的,说实话不是很喜欢,可能是我期望太高。从小就是个神话爱好者,中外主要神话基本都看过,但这方面的理论看的不多,到了后来才知道列维斯特劳斯等人。以前受顾颉刚的影响,我对商以前的这代记载都不太相信,后来的考古挖掘让我相信,夏朝必定存在,五帝时期的记载也不会仅仅是凭空捏造,
《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到隋朝。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都是阎步克老师讲的,他是田余庆先生的高徒,在制度研究方面著作颇丰。今年买了他的《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波峰和波谷》,等系统学到南北朝时在深入得看。史料和研究专著是在太多了,一个人穷尽一生又能看多少,目前最喜欢的还是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尚书研究》-郑州大学,到皋陶谟。李民老师口音很重,以至于不看字幕很难听懂,这个课属于导学,只有五篇选讲。《尚书》一直以佶屈聱牙著称,我看的本子是顾颉刚版《尚书校释译论》,一共四本,注释太详细了,只《尧典》一篇就好几百页。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一桩大案,所谓汉学、宋学等无非都是经文解释权之争,说到底是文化权威的争夺,谁对谁错其实没那么重要。
三、哲学
《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已完成。我的哲学启蒙课程, 搭配着斯通普夫的书看的,果然一到康德和黑格尔就跪了,听完感觉基本思想都没理解,哲学果然不是普通人随便看看就能理解的,于是我又寻找了武汉大学赵林、邓晓芒的课。
《西方哲学史》-武汉大学,到亚里士多德 。必须强烈推荐的课,赵林老师的讲课脉络太清晰了,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古希腊哲学从泰勒斯为起点,逐渐产生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预示着后来科学与哲学的分家。
《中国哲学史》-武汉大学,刚开始。也不能说中国没有哲学,只能说更多是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理想国导读》-复旦大学。
《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刘擎。
《哲学课堂》-复旦大学。王德峰讲的,听了几节,有种神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