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玩 | 青岛,有值得发呆一整天的海边
北方晴天温暖的阳光加上高铁车厢的暖气,舒服得让人昏昏欲睡。三个半小时高铁路程一路睡过去,中午十二点后终于到青岛。

预定的民宿在八大关景区内,距离青岛站不过几个地铁站的距离。青岛八大关指的是按中国八大名关命名的八条纵横路,景区大部分西洋建筑多为解放前的官僚别墅,跟广州沙面,厦门鼓浪屿类似。
民宿就开在历史文物保护建筑里,客房设置不多,据说旅游旺季价格高得吓人。大概近期行业萧条,住一晚约等于快捷酒店的市场价。民宿工作人员清一色是女性,老板娘是个性格活跃开朗的青岛大姐,她察言观色妥帖到位,稍带圆滑却不做作,我盲猜她之前是个销售。八大关虽是景区,但这个时候却十分安静,大白天也难见喧嚣的游客。


来青岛这天天气好到不行,海天一线间连一片云也没有。还没下到沙滩就能清晰听到海浪拍打与海鸥的鸣叫,加上温暖的阳光和舒适的海风,在沙滩上发上一天呆都可以。

青岛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大冬天的仍有不少大爷大妈在海里游泳。不远处的栈桥聚集大量海鸥,虽然海边我没少去,但如此近距离看到成群海鸥还是头一回。
栈桥是青岛有一定历史的防波堤跟码头,也是青岛的代表性地标之一。但游客们似乎也不太关心这个地方的人文背景,他们只喜欢跟眼前这片成群的海鸥互动。海鸥也丝毫不惧怕投喂的人类,大方叼走高举的面包片。


光绪十七年,青岛就沦为德国殖民地,传统老区一带散布大量殖民时期留下的红顶石墙的德式建筑。这些结实耐用的洋建筑几百年过去仍保存完整。这也使得青岛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既不像我想象中的北方城市,也不像我最熟悉的南方地区。

从栈桥走到老舍公园,穿过公园就可以看到青岛著名的圣弥厄尔大教堂。与常见的教堂不同,这座天主教堂外形更简洁,红顶黄墙的色彩,有一种童话般的亲和力。冬天的下午四点,已经是太阳临近落下的节奏,花10块钱门票进入教堂,除工作人员外一个游客都没有。

教堂旁边的圣器室其实是一间给教徒或游客购买圣器或纪念品的商店,封闭的玻璃柜台加上靠墙的货架,妥妥的90年代商店陈设。而店内商品价格之低,完全超出想象。
售货员是个慈祥的胖大妈,走进商店,既没有欢迎光临,也没有主动招呼,甚至眼神交流都没有。
“请问这个天使摆件怎么卖?”
那是一个造型设计非常有怀旧气息的天使小摆件,做工谈不上精致,但却很有90年代的味道,让我想起那个时代同学间会互赠的小礼物。
“他们是一组的,共有四个,你仔细看,每个天使姿势都不同的。不过你想单买也可以,8块钱一个。”
“那我一组都要了吧。”
大妈小心翼翼帮我把四个天使包起来,往包装盒里塞入大量细长的纸丝,应该是碎纸机碎过后的纸张。并嘱咐这几个天使易碎,让我务必小心。
付过钱后,大妈给了我一本护照册大小的本子,封面写着《不再孤独》。
“送你一本简易中英对照的圣经手册,上面还盖有我们教堂的纪念章,当来青岛留个纪念。”
“哦谢谢!”
“耶稣爱你。”
此时大妈脸上真诚和睦的微笑,突然有被暖到。
教堂旁一条下坡路下去就是中山路,中山路一带多是售卖海味与青岛土特产的店铺,生意不大好,顾客进门也都懒得招呼了。

往前走几个路口,是旅游攻略上介绍过的美食街劈柴院。
劈柴院真的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巷子,两三步脚就到巷尾。下午六点理应是饭点,但今天整条巷子开门营业的大排档不超过五家,即使开门营业了,里头一个客人也没有。


我往回走,一家还摆着鲜活海鲜的店家终于有光顾的顾客,老板娘说:“小伙子进来尝尝青岛特色海鲜,我们家可是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的网红餐厅”。
门口挂着一台17寸的液晶电视,循环播放着中央电视台某个旅游节目光顾这家店时的剪辑片段。屁股刚坐下,老板娘马上拿着菜单,用密集的语言给你推荐店里的菜品。
“来青岛吃蛤蜊哈啤酒一定要的,原浆青岛啤酒打开了连蜜蜂都能勾引过来。”
“好。”
“蒜蓉烤生蚝来一份,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好。”
“天鹅蛋你肯定没吃过,就门口摆的那种大大个的贝壳。”
“来一个就好,我尝尝。”
“再来一份烤扇贝!”
怎么全是贝类?估计只要我不打住,老板娘能把店里所有能卖的都给你下单了。
“够了够了,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你一个小伙子的食量肯定不够的呀,鲅鱼水饺一定要来一份。”
“真的够了老板娘,下单吧。”
一顿吃完结账85,除了原浆青岛啤酒,我对当晚吃的海鲜没留下任何记忆。

回到住处还不到七点半。虽然晚上海风挺大的,但我仍然决定在八大关的周围散散步。
晚上的八大关,除了遛狗的人几乎没在闲逛的。但暖色路灯跟一片老式西洋别墅,这浓浓的气氛就还蛮适合情侣拍拖。


宁武关路走到尽头就是青岛第二海水浴场。夜晚在沙滩上散步的人倒是有不少,一个保安带着大号探照灯,让走在防波堤上的人别再往里走了,晚上涨潮危险。

第二天原计划去崂山,但这个想法从泰山下来之后就打消了。据说青岛信号山公园能看到不错的青岛城市全景,这一天实在想不到去哪里,就去了信号山公园。
从人民会堂地铁站步行到信号山公园的方向,会经过一个叫青岛网红墙的地方。这是一个手机地图就能定位到的景点,名字也很直白,就叫青岛网红墙。
所谓青岛网红墙其实就是鱼山路跟大学路的转角处路标,这段转角路标的红墙其实是青岛美术馆的围墙。恰逢周六,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开始围着网红墙拍照,有穿着学士服来拍毕业纪念照的,也有穿着龙凤褂来拍结婚照的。


查了一下,说青岛网红墙火的原因是因为一部名叫《转角遇到爱》的偶像剧带火的,其实简单粗暴分析了一下,容不容易成为网红拍照地,首先他得要有一面红墙,比如此前成都武侯祠那一整片红墙走廊。
一小段上坡路后就是信号山公园,公园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虽然高处观景台确实能看到青岛沿海的城市景观,但无奈山上遮挡视野的树木,也或许山还是不够高吧,根本无法让人穷尽眼前景色。
山顶是几个蘑菇状的观景塔,登上观景塔,才是信号山唯一真正能饱览青岛海滨景色的地方。虽然公园是免费的,但登观景塔是收费的,而且不便宜。难怪观景平台边上的树木要如此放肆生长。


往回走的时候,网红墙开始排起队了。成堆的人围在一片围墙的转角处,不清楚情况的还以为哪个流量明星来了。


青岛的另一个城市地标一定是那座叫五月的风红色现代雕塑,这是为数不多出现在中学美术课本的现代雕塑。我对此热情并不强烈,但还是不免俗地认为没打卡过就等于没来过青岛。
晚上五四广场灯光氛围感不错,好一个边弹边唱边直播的年轻人,不过当我举起手机想拍一段视频时,他居然唱跑调了。
雕塑下有一个身着兔八哥玩偶服的小哥,大概是提供合影服务一类的。今晚海风挺大,兔八哥的生意似乎不太好,一个转身他已经摘下头套离开了。眼前的城市灯光依然在有节奏地进行,广场周围依旧热闹非凡。

喧闹过后也是离开的时候了,第二天一大早就收拾行李准备回去,即使民宿生意不太好,但老板娘坚持嘱咐工作人员给我提前准备当天的早餐。
青岛流亭机场大概在这一年的8月份结束服务,最新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更远。但新机场设施服务都是全新的。自助托运无纸化安检,比一般旧机场效率更高。

机场的厕所也是崭新的。进入厕所,有个清洁大叔守在某个厕格前,见我来了,面露狡黠笑容,把准备清洁的厕格门推开,故意给我展示一个大大的surprise。
“你瞧现在的人多缺德!”
至于上一个用过这格厕所的人做了什么缺德行为我就不详述了,但起码清洁大叔用一种很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示了什么叫: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