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前传——波斯千年战争》
前言 善战的波斯战士
波斯战士始于3000多年前印度-伊朗人从中亚迁徙而来。适宜贵族的交通工具还是战车。
纳格什-鲁斯泰姆(Naghsh-e-Rustam)的大流士陵墓有这样的铭文:“国王大流士统治多少邦国?看看王位下雕刻的人像,便知道波斯之矛经略之广。”
帕提亚人的王朝被称作安息王朝(Arsacid)。它的军队有三个特征:一是骑兵的帕提亚箭术;二是复合弓;三是在两军阵前一对一决斗。一种人马具装的新型重装骑兵脱颖而出,他们或许是欧洲骑兵的先驱。
萨珊王朝是一个巩固中央政权,组建新式军队的时代。宗教和政权相互支持。
第一部分 阿契美尼德王朝
马术革命:乌克兰的骑手
骑兵传统正是在乌克兰诞生的,而如今所谓的印欧语系向欧洲、中亚、波斯和印度的传播,也正是以乌克兰为起点的。
库尔干印欧人:战士社会
库尔干战士向东进入了中亚地区,这些“东方库尔干战士”就是雅利安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的诞生:安德罗诺夫文明
安德罗诺夫文明(Andronovo)以从阿尔泰山中开采铜矿,生活在原木制作的房屋中而闻名。雅利安在古伊朗语言中意为贵族、领主或自由人。伊朗为“雅利安人的土地”。
雅利安人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战车最早源自雅利安人。战车在对抗步兵时,拥有三个显著的战场的优势:速度、 投射高台和机动性。战车的机动性和弓箭手的杀伤力结合,使得战车成了一种革命性的致命武器。
现代英语中的arrow,其词根就可以追溯到印欧语的arkw.
第一种真正的护甲就出现在早期的雅利安人中,这些护甲本质上是将青铜片或赤铜片缝在皮革基底上。
雅利安人向印度、蒙古和中国扩张
印度和征服的雅利安神祇是因陀罗,他驾驶战车摧毁要塞。在波斯,先知琐罗亚斯德后来将改名为因达尔的因陀罗归入了恶魔行列。
斯基泰人与欧洲的护甲和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
铁犁往往被误认为是欧洲发明,实际上早在几个世纪之前,伊朗语各民族就在使用了。
米底人与波斯人
伊朗高原的米底人和波斯人在亚述时代末期,人口已有大幅增长,部分原因是坎儿井(Qanat)灌溉技术的发明。
这有点类似于乌克兰这个地名的起源,一个原本指代“边疆”的斯拉夫语词汇。
伊朗人对亚述骑兵的影响
早期的近东骑兵不得不两人同骑一匹马,一人握缰绳,一人投射。帕提亚箭术就是一种骑马全速奔驰的同时向后射箭的技巧。
第二章 居鲁士大帝和阿契美尼德王朝早期
居鲁士大帝的崛起
居鲁士二世没有报复艾斯提格斯,反而以荣誉和尊重对待被他击败的外祖父。
征服吕底亚
哈尔帕哥斯为居鲁士二世提供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原本用来驮运物资的骆驼被送上了战场。他相信吕底亚人的马匹会因为这种陌生生物的样貌、气味和声音而畏惧后退。
居鲁士圆柱
色诺芬在《居鲁士的教育》(Cyropaedia)中高度评价了居鲁士二世,将他描述为一个远离欺骗、傲慢、诡计和自私的人。希罗多德将居鲁士二世描写为父亲一般的人物,他关心的是人民的福祉。亚历山大十分仰慕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圆柱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居鲁士和犹太人的解放
居鲁士大帝的慷慨在《以赛亚书》中得到记载,他在其中被称为“耶和华的受膏者”。
居鲁士的悲惨结局:托米丽司女王和马萨格泰人
拖米丽亚给居鲁士大帝送去了一封信,请求他停止入侵。如果居鲁士大帝仍然打算战斗,这封信也给了他两个选择:拖米丽亚撤退到距离居鲁士大帝的大军行军三天的路程之外,让居鲁士安然率军过桥决战。
希罗多德没有解释马萨格泰人胜利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拖米丽亚在这次决战中特别准备了具装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