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回避型依恋是不是因为不够喜欢?
不是。
事实恰恰相反:
越是喜欢一个人,回避型依恋者越容易冷淡疏离;越想留住一段关系,回避型依恋者越表现得满不在意。
因为回避型依恋者在抵抗。
当他真正想爱,想投入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接近,而是逃离。
他会用更多更大的力气去做抵抗自己内在需求,抵抗的力气越大,外在表现也就越冷漠,越容易被人误解成“不够喜欢”。
同样你也会发现,多数的回避型依恋者,在两人刚认识的时候,其实言行举止十分正常,乃至热情,也会拉近关系,也会奋起追逐,只是因为这时的他认为局面尚可控制,所以他无需抵抗。
回避型依恋者之所以与正常人相反的原因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就觉得亲密关系是可耻的。
为什么可耻?
因为回避型依恋者的冰冷面具下,其实是羸弱甚至懦弱的情感承受力。
他们自小对亲密关系的认知有误,也没有过相关经验,只在父母或好友身上得到过只言片语的经验。
普通人眼中的恋爱,越亲密,越甜蜜;而在回避型依恋者眼中,越亲密的恋爱,则代表:
1、精神不独立,成为他人的依附品
回避型依恋者面对感情的态度是极端的,他们认为礼貌疏离,互不打扰的恋爱,才是安全感范围之内的恋爱;一旦双方发展到不分你我,模糊边界,即便是甜蜜热恋期,回避型依恋也会瞧不起自己,并且瞧不起对方。
因为,亲密代表着依附,代表着失去独立性,失去强大性,代表着幼稚和不成熟等负面态度。
2、软肋多,会被他人肆意伤害
亲密意味着信任,意味着袒露,意味着给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机会。
他们从小被教育应当强大,应当无坚不摧,应当独立自主——而暴露自己的脆弱等于增加自己的受伤概率,这在回避型依恋者眼中,等于自取灭亡。
3、不再自由,牵挂和惦念的感觉很差
牵挂和惦念的感觉,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甜蜜美好,但对于回避型依恋者而言,时刻在提醒着自己正在亲密关系中,正在不可控的情绪中。
这会让回避型依恋者形成强烈的自我抵触感,他们会暗示自己,这种感觉很差,很不自由,充满变数甚至很没出息。
4、恐惧被抛弃和贬低,恐惧不被珍惜
回避型依恋有一套极端的逻辑向导。
他们固执地认为:只要真心投入一段关系,最终就会以失败收场。这段关系越亲密,越真心,也就少了自我保护力,少了面对风险的承受力。
面对失败时,他们恐惧自己悲哀惨淡,无法承受。
是的,“亲密”这件事,在他们心中原本就是负面意识,源于内心的极度不安全感和错误认知。
总而言之,回避型依恋之所以会抵抗亲密关系,其实不是因为他们真正厌恶亲密,而是他们对“亲密关系”的印象很差。一旦接近,潜意识中就会不自觉地响起警报,强迫自己远离,佯装满不在意。
但有一个重点:印象不代表需求,回避型依恋者与所有人一样,对建立亲密关系和接近喜欢的人都是有真实需求的。
只是这些需求被困囚在他们早已顽固风化的错误认知中,得不到释放,但不代表不存在,也不代表无法被激活。
而你作为回避型依恋者的伴侣,你要考虑的,是怎样正确激活他潜能中,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并可以与你正常相处。
1、不要刨根问底,更不要死缠烂打,提供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如果回避型依恋逃避问题,或有意疏离,不必对他的行为死缠烂打,更不要做出极端行动去威胁、逼迫。
相信我,如果他足够爱你,他一定会回来找你。而等再回来的时候,就是他调整好情绪,可以尝试与你沟通的时候。
但前提是,你此前没用过极端情绪和错误方式对他进行刺激,而是呈现包容、等待的理性态度。
2、不要执着于双方的亲密程度,而要执着于自身的价值、能力和吸引力
关系初期,可以不必过度执着双方的亲密度——因为你执着也没用,回避型依恋在没有完全信任这段感情之前,会强烈抑制自己内心的亲密渴望。
但他们无法抑制的,是对你的欣赏、好感、想念。
所以,如果真的将目光放长远,你执着于自己的吸引力,比执着于双方的亲密度,更容易让回避型依恋者留在你身边。
3、落落大方地表达爱意,提供给他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比起新鲜刺激,他更需要长期稳定
千万不要跟他玩什么欲擒故纵、忽冷忽热的心理战术,因为回避型依恋者最不吃这一套。
正是因为他们恐惧感情的如此变动,才会呈现出回避疏离的冷漠态度——想要激活他们内心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你要做的是用温暖融化,循序渐进,不求快但求稳,用长期稳定的关系,建立他对你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让他放下防备,打破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