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状元服现身毕业典礼,文化自信,还是衣冠优孟?
文/少阳学者
1881年11月,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竣工。
与国际上所有铁路都不同的是,这条铁路运营之初不是由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由骡子来拉。在当时某些人的认知中,这就是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又保留、结合中国特色的杰出典范。
中国人常常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表达很揪心的遗憾。由此类推,可知“前有古人(可能是傻子),后有来者(无非是蠢货)”反倒是一种常态了。相信古人中的某些人必定泉下有知,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西化,但后来者不乏其人。
全校师生着汉服,盘膝而坐于几案前,(穿高跟鞋、皮鞋、运动鞋,)参加毕业典礼,这是江苏师范大学惊诧世人的创举;本科生穿“状元服”拍毕业照,这是海南大学男学子不揣冒昧的逆行。

▲着汉服,穿皮鞋、高跟鞋参加毕业典礼的研究生
中国自戊戌变法开办新式学堂,启动教育近代化以来,如此“百年不遇的盛景”却是近些年的事儿。
有人说,这是发扬传统服饰文化。不错,传统服饰文化的确应该保留并发扬,但他们不太了解的是,汉服不是日常服装,它是礼服,是跟礼文化密不可分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穿什么制式、何种颜色的衣服是有讲究的。
古代学生服有严格等级之分,明朝程登吉《幼学琼林·衣服》中云:“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除了青衿,古代学生日常穿的还有长衫。学子戴的帽子也有讲究,宋朝戴高而方正的“巾帽”,明朝要求戴“四方平定巾”。

▲明代儒生服“衫”
类似于江苏师范大学这种,身着礼服出现在老师面前,绝对是僭越礼法、不尊师重道的表现,在古代也不可能发生,且不论汉服加高跟的不伦不类穿搭。
至于穿状元服拍毕业照,就更搞笑了,是不是天下第一且不论,科举制1905年就取消了,你又不可能参加科举,更不是天子门生,在一个现代学府的学士毕业季穿这个,出戏了。
当然,这种批评的出发点是:不分场合,邯郸学步,无知复古,不伦不类。绝非是对复兴汉服文化爱好者的指责,汉服、状元服可以穿之在景点、公园拍照,可以做个人写真,但如果出现在高校毕业典礼就不合时宜了。
怎样才是保留传统服饰文化的正确姿势,儒家文化圈的韩国和日本做了垂范。

这是美国总统川普2017年访问韩国时的迎宾仪仗队,仪仗队规格参照的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的《国朝五礼仪》,完整保留了韩国传统礼仪、服饰特色,展现了浓浓的儒家、大明风采,跟几百年前别无二致。

这是2020年7月25日,日本福岛当地举行的传统马赛“相马野马追”活动。图中的队伍,从武士穿搭的盔甲到鞋子,到不同等级武士的盔甲差异,都跟与中国宋元同时代镰仓幕府时代的服饰一模一样。
复兴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传统文化,保留自身的特色也不是对外来文化强行删改。中国有诸多充满讽刺、劝导意味的典故,可惜没有被当做反面教材,因为在另一个逻辑里:东施效颦是一种自信昂扬,邯郸学步是一股自强不息,画虎类犬是对努力的贬低,衣冠优孟是对学习的肯定。
把不合时宜当引领风尚大肆宣扬,把荒唐之举做雅士风流自我陶醉。某些高校,实在搞笑,高,实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