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一周年| 诚不我欺
细细回想,我人生每个事业周期的起承转合,都发生在夏天。包括去年六月这次,一个大转身,让身旁的不少人莫名惊诧。
而成为保险代理人大半年之后,时常听到这样的话,你呀,做一行爱一行,干什么都能成,言外之意仿佛我掌握了金手指,到哪里都能点石成金。
我笑笑,当然深知普通如我,绝无这般魔力,硬要说有点什么,就是面对这些年的职业风浪,我一以贯之的原则,若不是爱一行,绝不会轻易去做一行,因为我没法说服自己全心投入,此处一行也可以延伸为一家公司,一个细分领域,甚至一个看对眼的老板。诚实的坦荡的不加以评判的,面对自己内心最隐秘处的回响。
在很多次和朋友、在公司内部的分享里,我都会自嘲自己是个保险业的“天选之子”,生病和理赔都让我对无常和保险这两个抽象的名词有了无比深刻的体感。我从尝试观望到一步步走进行业大门,都有几分被命运大手推了一把的戏剧感。
戏剧感终究要散去,转眼间,在这个背负着争议和审视的行业全职快一年了。上千小时实实在在投入了进来,若不是躬身入局亲自下场,我并不会知道这个行业蕴藏着的复杂和惊喜,远超我的想象。
-1-
丢掉“我执”
作为曾经十几年的品牌营销从业者,哪怕一直作为乙方在服务客户,也依然是怀着深深的我执在工作的。在帮助品牌建构影响力去推动生意增长这件事上,我们从洞察到策略到创意穷尽力气,希望寻找更高的成功概率。
在混沌的喧嚣的市场里,正是“我执”给予我们的底气,让我们拿着被虚构和建构出来的方案,站在客户面前花半小时提案,说服他们赌上品牌和生意,为此买单。
而保险行业所提供的是什么?一个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定义为服务性商品的东西。它服务的是什么?是每个活生生的人徐徐展开的人生剧本。
我开始强烈感知到这点的时候,是我最开始还在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去约见我的一个个客户们。我坐在他们面前,此刻我们一起摊开了他们的生活轨迹、恐惧欢喜、和未来期许。
保险保单上的数字和条款,一定是服务于某个更宏大的愿景与情感的,而很多时候客户和我们都不知道,直到更深入的探讨发生。看了看我身旁,优秀的保险代理人做到一定段位,有时候颇有几分人生教练和筑梦设计师的意思。
工作时,要懂对面这个人的心念,并和未来的TA坚定的站在一起,“我执”此刻遁形了。如果一个代理人由自己生发的执念太多,断然是做不好这档子事的。 看上去有几分玄妙,但在我看来这几乎是所有服务属性行业的终极状态,而在我曾经的行业里,颇有几分拧巴着。
如今,终于瞥见体味到了,丢掉“我执”之后的真香。
-2-
倒退了吗?
在十年多前,职业菜鸟时代的我,对职业的理解,无非就是挑选一个赛道里的顶尖平台,争取混迹进去,在这个平台里把游戏规则摸透,一路打怪升级,典型的好学生心态的遗留产物。
当然后来我又经历过几次认知的修修补补,在那几年“弯道超车”盛行的繁荣时代,挑选赛道里的潜力股勇于试错又成了另一种职业可能,再后来,自己去江湖上开创打拼,也试了一把冲锋打仗的曲折(创业故事详见👉平凡之路| 呀,创业两年了)。
有人问过我,你从创业高管,到保险代理人,这是种倒退吗?为了避免落入给自己辩白之嫌,想先借用我喜欢的一位作者的一段话:
“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诸多默认值——默认要追求什么,默认的处事原则,默认的行动范式。有些默认值来自大环境(国家、社会),有些默认值来自小环境(家庭、学校、公司)。 这些默认值是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客气地说,正是它们决定了你的一生,而你甚至都从未检查过它们。 高级玩家会打开设置面板,重新调参。”
我想说的是,这一次的职业转身,正是基于养病的七八个月时间里对于人生的根本问题的几番思考,其实于我也是一个调参过程。
从追逐职位和财富定义的世俗成功,调参到追逐自由和平衡; 从之前要么打工要么创业的两极选择,调参到职业光谱的中间轻创业路线; 从逐渐被异化的焦虑的工具人,调参到更长期主义更健康的whole person。 我想说的是,这并不是对我过往职业和行业的否定,我在那十几年的岁月里学到太多太多,而我也不能说每个人都应该复制这样的调参过程,只不过,每个人都值得时不时打开自己的设置面板,对自己的人生默认值重新琢磨琢磨。
况且,做了看上去自由灵活的保险代理人后,最初面对的“一个人就是一个队伍”,绝对不比当年带着几十人的团队更容易多少啊。有过类似工作经历的人绝对懂。自我管理,和管理别人,看上去是管理对象的差异,其实却是能量调用和重点的巨大差异。
有一日和团队小伙伴聊,这种工作形态,如何塑造了新的我们:
首先,每个人都更强烈感受到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是生产资料,如何精细的自我管理太重要了,但,自我管理其实比被别人管难多了,需要抽离出两个自我,一个审视和拆解目标,另一个就踏实放手去做,但往往一不留神啊,两个小人要么打架要么牵手去躺平了。
也是在这一年里,我深深理解了村上春树老爷子在满世界采风和江湖地位不断攀升的花花世界面前的每日雷打不动6000字有多难得。
-3-
千人千面的成功
应该没有哪个行业,像保险代理人行业一样集结了如此多的跨界人士,在进入这个职业大门之前,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些职业履历。但最令我惊叹的是,我所看到的做得不错的前辈们也好新人们也罢,拥有着如此大的多样性,让试图寻找捷径和规律的人果断丧失了信心。 而我之前的行业里,越往金字塔尖望去,人才仿佛都有点趋同,有着相似的认知和行事模式,甚至就是看上去几乎同类的气质。
没有标准的成功模板,这在追求确定性的人眼里看来也许有点令人颤抖,会简单解读为没有作业可以照抄,但且慢,这难道不也正意味着有了无限可能性嘛,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获得自己所定义的成功。
回到现实里,也许并没有这么理想化,但我确实看到了很多在传统的定义里绝对不是一个适合做销售或者服务角色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愈加强烈的正反馈,也慢慢地被重新塑造了。
赢得竞争的最好方式,始终是脱离竞争,能允许千人千面的成功,大概才是抵挡内卷的开始。
谁能想到,我在一个似乎理应卷的不得了的地方,看到了一丝曙光。
-4-
Simple but NOT Easy
受硅谷文化熏染了几分的人,国内的诸位大厂,都在孜孜不倦传播一种叫Day One心态的精神图腾。直译过来,大概就是莫忘初心,守住基本。 保险代理人是个只要你想,就能一直保持Day 0ne 心态的行业。和我曾经那个需要复杂的上下游链条配合,诸多利益相关方旷日持久的博弈互动的行业相比,这个职业的工作内容的组成相对简单得多,但是要做好却有着巨大的精进空间。
所以有次我在团队内部的分享里总结了一句,保险代理人是一个Simple but Not Easy的职业,获得了台下的频频点头。
正因为内容和环节简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无处遁形,很容易就能找到症结所在,也正因为客户的决策链条短,我们可以停留在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不要跑偏。
但凡经历过工作里那种庞大的协作项目里的幺蛾子频出,目标走着走着就对不齐,甚至跑偏十万八千里的无力感,成为保险代理人后就会觉得有种降维打击的轻松,终于可以让时间花在最值得的地方啦。
比如,让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可以更牢固一些,帮客户识别出自己的真实需求,让方案做得稳准狠且说人话,让保险理念传播可以不那么苦大仇深,让客户切身感受到保险服务的专业价值感。
Day One心态,最忌讳的就是内耗。
只要埋头做好了上面说到的那些基本盘,就不愁客户的认可。内心越发清朗,每一天都仿若Day One。
-5-
择业与心性的统一
众所周知,要对一个行业谈到真正意义上的精进,有个一万小时的定律颠扑不破,那才在保险行业投入不过上千小时的我,仍然可说是新人一位。
有可能届时回头看,今天我说的都是错的,但依然不妨碍我在此刻想要记录下我在这一行的所见所闻。
跟一位朋友聊过我这些日子的工作状态,她说,你并不觉得辛苦,大概率是因为你享受其中吧。不得不承认,除了财务上的收获,我的确收获了久违了的职业成就感,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在这个独自创业的路上,我找到了某种和我底层心性的统一。面对客户,我越是真诚袒露,越是坦诚相待,越能赢得信任,这的确是一个正向的飞轮。可以卸下某种自觉不自觉的职业面具,释放本自具足的天性,这本身就能让我更轻盈的上路。
择业的理由千千万,但唯有择业与心性的统一,是最常被压抑被忽略掉了的。
希望终有一日,你可以找到那个“饭碗”,盛放最真实的你。
更多文章,搜索suosuotalk关注微信公众号:琐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