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梭罗——读《瓦尔登湖》翻译(246)
A lake is the landscape's most beautiful and expressive feature. It is earth's eye; looking into which the beholder measures the depth of his own nature. The fluviatile trees next the shore are the slender eyelashes which fringe it, and the wooded hills and cliffs around are its overhanging brows.
(徐迟译)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戴欢译)一个湖是自然风光中最美妙、生动的所在。它是大地的眸子,凝望着它的人可反省自我天性的深度。湖畔所生树木是睫毛一般的镶边,而四周苍翠的群山和峰峦叠嶂是它浓密突出的眉毛。
(王义国译)湖泊是风景的最美丽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色。它是大地的眼睛,注视者朝这个眼睛观看,就可衡量出他自己的本性的深度。在湖岸边的那些河生树木,就是眼睛边缘的细长睫毛,而四周长满树木的群山和悬崖,就是悬垂在上方的眉毛。
(杜先菊译)湖泊是自然中最美丽也是最有表现力的风景。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水时,观湖的人也在衡量他自己本性的深度。湖岸边的树木,犹如它纤细的睫毛,而周围树木掩映的丘陵和悬崖,则是它悬垂的眉毛。
1. A lake is the landscape's most beautiful and expressive feature. 不定冠词a译入汉语时,不必译出来。A lake单数表示类别时,只是说是湖,不是山或树林或其它什么,并不强调数量。译成“一个湖”就相当于one lake,是说一个湖,而不是两个湖或三个湖。我在《译出还是不译出》一文里说过:如果能确定a tiger/tigers/the tiger是表示类别,那么,译为“老虎”足矣,不必译出它们的区别来:“一只老虎”“老虎们”“那只老虎”。
思果先生在《翻译研究》里也谈到单数与复数的翻译。更有趣味的是,他以翻译体将《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加以改写,对着原文读翻译体,应该能清楚感受到a 都译出来时是怎样一种感觉:在看到她吐在地上的一口鲜血后,袭人就有了一种半截都冷了的感觉,当她想着往日常听人家说,一个年轻人如果吐血,他的年月就不保了,以及纵然活了一个较长的生命,她也终是一个废人的时候,她不觉就全灰了她的后来争荣夸耀的一种雄心了。
《红楼梦》原文: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湖泊的量词也不易找。“个”字太普通了,好像可以拿在手中数量一样。或许是带“水”“氵”旁的。
and 一词不必译成“和”“与”“而且”。“甲乙丙丁”,不说“甲乙丙和丁”,那样会破坏了语言节奏。That is our policy and that is our declaration. “这就是我们的国策,这就是我们的宣言”两句并列,铿锵有力;若加上“并且”,读起来力量全失。
2. It is earth's eye,这里的earth译为“大地”,不译作“地球”。eye译作“眸子”,文学味浓,然而有无必要,看法未必一致。译“明眸”,“明”字是增添的。
3. looking into which the beholder measures the depth of his own nature. look into强调动作,徐译“望着它的人”,“着”字太强调进行了。王义国“朝这个眼睛观看”译出了动作。杜先菊译“凝视湖水”,也译出了动作,只是多出了“凝”字。
Measure既然与“深度”相搭配,可以“测”字,不用“衡”或“量”。
4. The fluviatile trees next the shore are the slender eyelashes which fringe it. Ken Kifer注释:The "fluviatile trees" are small trees which grow at the water's edge. 生长在湖水边的树木,不宜说“河生”或“湖所产生”。
slender 一词修饰“睫毛”,译作“纤细”可,不译“苗条”。
eyelashes which fringe it,既把湖比作眼睛,那环绕着湖的树木就是睫毛。“睫毛”是中心词,定语从句which fringe it是次要的修饰成分,因此应译成“是……睫毛”不能译成“是……镶边”。接下来与之并列、与之呼应的“是……眉毛”,也可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