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
家圆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乡镇。父亲是当地中学的老师,母亲是一名质检员。90年代的双职工家庭家圆又是独生女,她的生活环境优越。同龄的朋友还在玩泥巴时,家圆就拥有了父母在省会城市买回来的各种玩具,父亲会花500块给她买儿童自行车、为了几年家圆的成长过程,母亲专门买了一个相机。她就像小公主一样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家圆的父母在他们有限的能力中去保护女儿。
直到家圆出生的第四年,母亲患了肾癌,最终医治无效。五岁那年,母亲望着还不理解死亡的家圆,撒手人寰。
直到家圆长大后,她才知道。母亲的病已经很多年了。父亲很早就知道,仍旧义无反顾的娶了母亲。结婚后,母亲的身体并不适合孕育子女,在家圆之前,母亲自然流产了3个孩子,家圆是第四个。从怀孕那天起,母亲就开始吃各种中药,西药保胎。生产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后续的几年母亲忙着工作赚钱,养育女儿,她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如果不是晕倒了没有人知道她已经病入膏肓,药石难医。家圆又是如何只晓得?哦,是6岁那年,外婆和邻居聊天的时候听见的。年幼的家圆躲在帘子后面,静静地听着,她不懂什么是肾癌,不懂什么叫做流产。她只记住了外婆的一句话“要是没生这个孩子,她也不会走的那么早”。原来,是她害死了自己的母亲。
随着母亲的离开,家圆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变故摧毁了父亲所有的心智。母亲走第一个月,父亲一直处于醉酒的状态,家圆被外婆接走。她见不到妈妈也见不到爸爸。母亲走后的三个月,父亲带回来一个女人对着家圆说:以后叫她婶婶。她有了新妈妈,但又不是新妈妈。但是她很喜欢新妈妈,因为她看见爸爸脸上出现了笑容。家圆想:只要爸爸开心了,那么她也开心。为了让新妈妈能够一直陪着爸爸,家圆把自己攒的零花钱拿了出来,那些钱是她攒下来给妈妈治病的钱,阿圆想一直攒着,等到自己长大了,钱会越来越多,母亲就会回来吧。但是为了爸爸的笑容,她愿意把这些钱交给婶婶。
父亲再婚后,在婶婶的帮助下调入了城市工作,家圆被寄养在外婆家生活。外婆很宠爱她,老年丧女,将对女儿全部的遗憾和爱都倾注了家圆身上。只要家圆想要的外婆几乎都会满足,那几年是家圆有记忆的最快乐的时光。阿圆常常抱着外婆说:等您老了,我来照顾您。
在阿圆的记忆里,外婆是一个很干净的人。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很有趣。那时的阿圆每天醒来时太阳升起,窗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田园,外婆在田间劳作。一眼望去世界都是绿色、明亮的房间、屋子内散发着香皂的味道。洗脸、吃饭、写作业偶尔出去到井边玩水。冰凉的的井水香甜可口,阿圆通常要背着外婆喝上一大口,然后再去冰箱里面拿一根五毛钱的冰棍。一边写作业看电视。外婆劳作后开始洗衣服。外婆忙完和她在床上午睡摇着蒲扇为驱赶苍蝇。夏日的微风吹拂。这是阿圆一生中最温暖的回忆。那个时候的阿圆不觉得失去母亲有什么不同,她还有外婆,外婆会像妈妈一样爱她。父亲也是。哪怕阿圆很久见不到父亲一次,但是父亲每次见到她都会亲她,陪她睡觉。阿圆的生活没有改变但似乎又改变了。
家圆刚开始读研的时候特别费力,她是个跨考生而且基础差,专业是历史学这样一个冷门专业。好多人问她为什么要去考,家圆给出的回答是:喜欢。是的,她很喜欢这个专业。在她有限的28年里,她一直遵从着父亲的安排,上学读书,只要父亲不同意她愿意放弃一切。她知道父亲过得苦。青年丧妻,她是父亲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亲人,她要爱着他,爱着他的方式就是要乖。可是选择考研,选择自己的专业这是唯一一次家圆不乖的选择。
家圆每次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提到历史学一脸的兴奋,她说:儿时最喜欢的书就是历史书,上学的时候,最爱的电视栏目就是《考古发现》。高中的时候最喜欢自己的历史老师,书柜上几乎都是一些历史书籍。后来为什么大学没有选择历史呢?阿圆只说了一句话:没有人在意的,要乖。是啊,要乖。乖一点才对。
家圆6岁那年,妹妹出生了。看到妹妹的第一眼,家圆就爱上了她。她小小的,还很软,看到姐姐还会笑。家圆想,这一定是个小天使吧,天使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她要保护她,让她永远开心的笑着。妹妹出生不久后,阿圆被接回来父亲身边,她该上小学了。
回到城市后,一切开始改变了。第一天回到家里,她看着婶婶,抱了一下对着婶婶说,我以后来照顾妹妹,好么?婶婶推开了她,说了一句,不用了。
城市的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婶婶,爷爷奶奶还有妹妹。算上家圆6口人。父亲工作的同时为了赚钱养家开始和朋友做生意。婶婶在防疫局工作。那是2001年,社会在飞速的发展,家里每个月只有800多块,父母的工资不多,两个孩子还有老人,父亲的生活压力开始增大。家圆母亲去世后,父亲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脾气愈发暴躁,开始酗酒。在家园的记忆中,父亲几乎没有清醒过,他一边很努力地赚钱一边也在不停的酗酒。爷爷奶奶年级很大,婶婶忙着照顾妹妹。阿圆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
现在的阿圆常常会想?父亲爱不爱她?她能给出一个答案,那就是爱。但是父亲的爱太粗心了。他忽视了阿圆是个女孩子、忽视了阿圆要的爱是细腻的。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更多的是喝醉了酒抱着阿圆讲“我想你妈妈,媛媛,你放心,爸爸不会让你受委屈的,你一定要快快乐,健健康康的活着,千万不要生病。”每次喝醉酒,阿圆的父亲都会和婶婶吵架,吵得最多就是一句话:我的女儿不可以受委屈。然后就带着阿圆摔门而出。6岁的阿圆心里常常会想,是不是我不在了,爸爸和婶婶就不会吵架了呢?是不是家里就安静了呢?我应该是多余的吧。家圆和爸爸走在街上的时候,会对爸爸说:你不要喝酒了好不好,不要吵架好不好,婶婶对我很好,真的很好,我没有受委屈,爸爸。
可真的没有委屈吗?好想没有,但又好像有。
婶婶很冷漠,家圆的吃穿住行,婶婶不会过问太多,甚至不会过问。小时候的阿圆不懂这是为什么。常常会想,一定是自己不够乖,一定是因为自己导致婶婶和爸爸吵架才会让婶婶不理她。那她就乖一点吧。我不要零食,不要新衣服,多帮家里做做家务,还有什么呢?不要说太多的话,不要弄出声音,不要给婶婶添麻烦,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多疼疼妹妹,这样就好了。可是即使是这样,阿圆还是没能得到婶婶的一点点关爱。婶婶很冷漠。
婶婶有的时候也会很热情和阿圆说话,那就是家里没有钱的时候。人口的增加,让家里变得紧张而拮据。婶婶经常会和阿圆说,家里没有钱,我和你爸爸赚的那些钱要养你们姐妹,你不要补课了,反正成绩也不好。你爸爸还经常出去喝酒,每次喝酒都是他花钱,出去做生意还需要四处借钱,我一个人管家管不过来的,你妹妹身体不好,我还要买营养。你大了,该懂事了。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了。阿圆每次听到这些话,本能的反应就是在责怪自己,都是因为他,家里的负担才会加重。都是因为她,婶婶才会冷漠,才会和爸爸吵架。都是因为她,一切的根源都是她。可是她又好喜欢婶婶可以她讲话,虽然语气不好,虽然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抱怨,但是阿圆至少可以感受到一点点被关注,被在意。既然是这样,那一切就交给她来承担吧。阿圆承受的住,她可以的。
广州的夏季太热了,学校图书馆的空调开得很大,阿圆坐的久了常常要披一件外套。阿圆记得,东北的冬季很冷。13岁之前她没有一件羽绒服,是家里穷么?好像是的。她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捡别人穿剩下的。有一件粉红色的棉服,上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烫了一个烟洞,棉絮会钻出来了。天气太冷了,阿圆只能快点走着去学校,学校的教室是温暖的。那个时候她已经12岁了,身体开始发育。棉服有一点小了。但是她不敢和家里说,买一件衣服要花钱的,婶婶会说,说她长得太快了,衣服动不动就小,那样大家都会不开心。她记得9岁那年,因为妹妹要玩淘气堡她有机会跟进去玩,但是因为不小心把裤子扯破了,没办法婶婶只能叫车回家,路上说了她一路。那个时候她就知道,她不可以犯错,不能犯错,她犯错会花钱,犯错会让婶婶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