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祖地,我们的家园——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
上回 说了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国家博物馆,这回来说说奥克兰的博物馆。有机会的话,下次可以去下丹麦国家博物馆附近的哥本哈根博物馆,横向对比两个城市博物馆说不定也挺有意思。当然,有机会的话,下次去位于惠林顿的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横向比较的话可能更有意思吧。一边是欧洲殖民侵略的始祖,一边是最偏远的欧洲殖民地;一个在缅怀开疆扩土的功绩,一个将C位留给了毛利人同时尝试建立“我们的家园”概念。要说相似的,两者都把所谓“蛮族”历史放在了最重要位置,而维京人和毛利人都挺擅长航海,他们的船也都很有特色。

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实际是市立博物馆,位于奥克兰领地公园的山顶,俯瞰城市和大海,里面有毛利人历史、奥克兰故事、生物标本、火山知识、战争纪念以及东亚展品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毛利人历史和奥克兰城市展(这两个展厅都有中文音频讲解)。总结整个博物馆主旨,简单粗暴概括是:我们要尊重毛利人作为这片土地最先居民的地位,共同建设好奥克兰这个大家的家园,我们反对战争和冲突、拥抱和平。
新西兰成为现在的样子,源于1840年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署的怀唐伊条约,签订后新西兰正式成为英殖民地,而条约中也许诺了毛利人相当的权力。怀唐伊条约恐怕是极少数迄今还在认真执行的条约/协议。过去,条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导致毛利人利益受到很多伤害,而最近几十年政府一直在推动更好地执行怀唐伊条约,尊重毛利人文化和权益。这也是毛利历史占据博物馆C位的原因。
新西兰曾经是毛利人的土地,一进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毛利会堂。

一侧还有毛利人的谷仓。

在众多的太平洋大小陆地中,新西兰也几乎可以说是最晚被人类登陆的土地。博物馆展示了太平洋海岛居民的迁徙过程,各种物品等等。走在展品中时,有个毛利年轻女性带着小朋友来参观,她一边走,一边唱着歌曲,我沉浸其中,那些静静被摆放的物品似乎都活了起来。

如丹麦博物馆的维京海船,毛利战船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展厅还特地开辟一角,介绍怀唐伊条约的历史和签订后的问题及其和解。被采访的人还讲述了感到被条约欺骗的部分。
毛利文化展厅隔壁就是奥克兰故事展厅。

我一开始没有找到这个展览的起始点,而是岔入了尾声部分,其实是被这面墙吸引的:满墙是不同年代不同种族的人们在奥克兰留下的印迹,中间留下了一面镜子——看展的人也成为了照片墙的一部分。仿佛在说:故事讲到这里,你也已经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欢迎你来到奥克兰,和相片中的人们一样在这片土地留下欢笑泪水,成就美好生活,造就更好的奥克兰。

真的被这片墙吸引,我奔去寻找展览的开始。奥克兰的故事从这片土地这片海开始,它曾属于三个毛利部族,展览的开始特地摆放了这个雕塑代表三个部族,继续守护奥克兰。

奥克兰故事从西方人来到开始,接着种菜的华人就出场了。

在后面还特地将华人杂货铺展示了出来,附上口述回忆片段。

奥克兰故事里还包括了大型曲面电子屏展示的奥克兰简史,一些重要地点的故事(例如mission bay,one hill tree等等),接下来就是多元的奥克兰文化展示了。看完真的感觉是好大的一份邀请:欢迎来到这片热土,你是这里的一份子,来创造你的奥克兰故事吧!
楼上的展厅有新西兰已经灭绝的大型鸟类恐鸟标本,还有萌萌的企鹅像。火山展厅里有个模拟地震房,还有一些可以触摸可以敲打的火山岩,小朋友会觉得好玩吧。
三楼是战争纪念部分。新西兰作为英殖民地,也跟随参与了世界大战,有参战史介绍,也有军事武器展览,挺用心还原的。一边告诉人们:战争是实打实的,新西兰军人表现得不错,另一边印象深刻的是一些人物采访片段:我爱的人没有回来,所以热爱和平吧,不要再有战争。
总体看下来奥克兰博物馆在讲述的是后殖民时代,前殖民者、被殖民地人民与新移民们如何放下冲突,走上和解共同建设之路的故事。
一些彩蛋:
新西兰真的有好多硕大无比又非常可爱的树啊,下面这棵来自博物馆外:

附赠以下这棵最爱,它在奥克兰北岸Devonport 公共图书馆后面。德文港的图书馆、街区、海边等等也是非常非常赞的,加上闲适的路人打闹的孩子,构成了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

另外,新西兰透出来的性格真的和霍比人挺契合的,以下附赠霍比屯草坪俯瞰彩虹下的夏尔临水区,望得到绿龙酒店和磨坊等等哦;)(这段时间真的是日常见到彩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