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肚腩”说“不”
周末和朋友打羽毛球,才觉得脚步移动慢,主要原因就是肚子有一层厚厚的皮,里面还有多多的脂肪,肚子大了,不仅走得慢,连以前打球飞奔起来的感觉也没有了。更要命的是,打完球之后,浑身酸疼,而大肚腩却依然软软地躺在那里,好像在嘲笑我无法搞掉它。想起小时候邻居家的阿三,原本的他很瘦削,初中毕业后出去打工,后来回家结婚生子,经常喝酒的他,肚子慢慢大了起来,几年的光景肚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人的变化。
我也因为阿三的变化提醒自己:不要长出来个大肚腩。上学的时候没有什么油水,倒一直不见长胖,大学时候我的腰围很瘦,甚至连女朋友的裤子都能穿;那时候也很能跑,上午篮球、下午足球,晚上再打乒乓球,睡一觉第二天啥事没有。 参加工作以后这种挑战慢慢加大了,刚毕业的那阵发现单位食堂的伙食很好,每次吃了都觉得肚子撑得慌,但是因为平时的运动量还在,加上年轻时候的脾胃都很健壮,十年之后依然保持着瘦削的身材。
后来去了石家庄工作,开始多了很多案头工作,有时候经常要加班,吃点快餐速食,肚子里的脂肪慢慢累积起来;身体结构因为年纪的原因也发生了一些退化,惰性的滋生也让自己更多时间选择了让脂肪增加。有一次和同事踢完球回家,在石家庄到北京的高铁上,我突然觉得浑身乏力,摸了摸肚子,哦,原来开始有肚腩了。
疫情来临之后,有了更多的室内居家办公的时间,两三个春节基本上都是窝在家里的,脂肪的积累随着疫情的变化加速推进,肚子一天天地往外凸,肚腩终于养成了大肚腩。有时候在家里和小朋友玩,我都感觉体力不够用的乏累。怎么看?肯定是大肚腩的问题;怎么办?当然要和“大肚腩”说“不”。怎么干?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材,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到了天津之后,开始寻找一些健身的方式。中午的时间,和同事们在楼下大厅踢毽子;周末有时间和同事去羽毛球馆打羽毛球;在自己的小屋里也放一些健身器材,一旦疫情严峻,自己也可以在屋子里健身、活动。总之,就是要和 “大肚腩”说“不” 。
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