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不喜欢(看不懂)当代艺术?

如果你是个美盲,根本就不懂艺术,自然也不会懂当代艺术,这很正常,因为你是个美盲(也许下一篇会谈到如何扫盲)。但如果你不是个美盲,喜欢看展看画,尽管不是学艺术的,附庸风雅也好、纯兴趣爱好也好,多少还懂点艺术,知道梵高、达芬奇啥的,只是对于当代艺术,看展时却一窍不通、无从下手、尤其是伴随大量晦涩文本说明的当代艺术展。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时代走到今天,艺术已经生活化、大众化了,且具有极其主观化的特征,人人都可以走近艺术、实践艺术,因此当代艺术已经和过去的艺术完全不同,数量繁多、优劣参差、信息含量大且难以捕捉,看不懂很正常、甚至无需看懂,只需感受即可,通俗的讲就是艺术含量降低了。但是通常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表达非常清晰,文本也易懂。
黑格尔曾经按历史阶段宏观的把人类艺术分为三种:第一类是象征型艺术,是指远古时代,人类还未形成自觉的自我意识,还谈不上发挥主体性和个性,只是盲目的崇拜和赞美某种神力,这种神力属于外在的、无定性的、人们无法通过意识去把握,只能通过幻想用一些符号或事物通过象征的表达来膜拜。象征性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割裂的,因为内容本身就是抽象、无定性的,也就不可能找到适合它的表现形式,所以内容和形式就形成一种任意性的象征关系。接着出现的是古典型艺术,也就是古希腊艺术,此时人类已经开始把握理念,希腊人生活在自觉的主体自由和伦理实体两个领域的中间地带,呈现和谐统一,古典型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最完美的艺术类型。只是这种艺术形式是一个中间态,过程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典型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精神深处的需要了,此时就进入到浪漫型艺术的时代。浪漫型艺术遵循的是主体性原则。在前两种类型的艺术里,理念都是要从外在的感性事物中寻找它的对象,到了浪漫型艺术时代,则回返到精神本身,是一种主体性的溢出。这种划分从文艺复兴之后到现在都属于浪漫型艺术。
黑格尔认为艺术到了浪漫型出现以后,由于精神溢出了物质,理念溢出了感性形象,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导致艺术的解体,艺术就要让位于哲学。他认为艺术类型发展到了尽头,提出了“艺术终结论”,并不是说艺术不再发展了,而是说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已经实践过了,后世再发展艺术也不过属于浪漫型,按这个划分,确实如此,未来科技再发展、材料再创新也不过就是浪漫型艺术的新的表现形式,都属于个体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不同表达,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艺术已经不再能够独立自足的表达人类的精神,此时要让位于哲学、宗教。
所以当代艺术不过就是艺术的坍落的终端,主体性溢出的最高点,简言之,艺术不再是独立自足、无可替代了。不信,你可以去听一下现代音乐人的一些新作,甚至省略歌词、省略旋律,充斥噪音,可能就为了表达一个情绪、一个意象,然后配以图式、文字来解释。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不过只有现代艺术才需要文本,用文字甚至音响、多媒体作为仆从,你几时听说过《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的画家作画后配以大量文字说明了?NB的艺术都是后世不断出现大量文本来诠释它,从未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