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永远在诗里有办法排解他的寂寞,就算是一个人喝酒,他也要举杯邀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喝酒,李白似乎是永远不会看见人间的物质忧愁的,五花马千金裘都不重要,他的愁是万古的,所以他要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李白的迷人之处。
少年人都喜欢李白的,他骄傲、狂放、似乎也很潇洒,我到现在这个年龄依然还是喜欢李白,蒋勋老师说唐诗的时候,说他年轻时候简直喜欢李白到崩溃,可是后来等他有一天突然就对着杜甫忏悔,杜甫是沉重的,他永远都注视着人间的痛苦,他少年时候哪里会懂得杜甫的伟大,诗人都在喝酒、游历,可只有杜甫看到烟火人间的艰难,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所以他总是愁眉苦脸,诗里有那么多的愤懑,他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其实也不能说李白就看不到人间的愁,我一直觉得李白的狂放潇洒背后是一种躲避,就像鲁迅先生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看到了人间的忧愁,诗人都有强大的共情能力,他们的一颗心都能感受到人世间的太多痛苦,然而他也知道自己并无解决的能力,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不再与人间对话,而是与山对话、与月对话、与仙对话,他更自我,更关注自己的心。
最后李白和杜甫,一个人成了仙,一个人成了圣,成仙是要潇洒的,成圣却是痛苦的。可能是要到了年龄都会体会到杜甫的伟大,我有点奇怪自己,我少年时候最喜欢的是哀怨缠绵的柳永、李清照、李煜,可能是天生有些儿女情长,按理说到了三十多岁,应该会开始喜欢和仰望杜甫才对,然而现在我却依然是李白的脑残粉。
我一向觉得诗人的诗写出之后,每一个人唱起他的人都是在二次创作,你读诗时候的心情和性格就决定了你喜欢谁的诗,我想大概是一二十岁时候哪里看得到人间的苦呢,父母像一棵树为我们牢牢的挡住了风雨,少年人的世界是没有天崩地塌的,再大的风雨都会有阳光出现。可是直到你真正长大之后,你才会看到人世间的苦,怎么会有那么多苦呢?有人住高楼,有人流落街头,有些人百般受宠,有些人穷其一生寻找一点安慰,有些人酒池肉林,有些人奔波一日三餐。直到看了这些,才明白人生的沉重,这个时候分歧就出现了,你会像李白一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还是像杜甫一样沉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呢?
可是李白也并没有真正的散发弄扁舟,他也是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举杯邀明月,长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而杜甫沉吟大半生,最后送给李白的那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何尝不是在苦闷于自己的憔悴呢?
直到最近开始背诵王维的诗,发现除了圣和仙之外,其实也还有诗佛。我记忆里的王维原来一直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似乎是一个极安静的人,他总在山水间寂静着,后来又读到少年行,一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原来少年时的王维也是意气风发,发现诗真的是太美好的东西,你读到一个人中年时候的诗,你以为这个人一直都是中年人时的样子,然后你读到他少年时候的诗,你不由地低头一笑,人是分阶段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永远都是一个样子呢?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时候的王维是意气风发的,他的眼里是没有人间的愁苦的,纵死犹闻侠骨香,是那么的激昂向上,典型的文人句子,没有财米油盐姜醋茶。然后,他到了中年,遭遇了人生的大不幸,这个时候他看向高台的头终于低向人间了,他开始了他的新的道路。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时候,颇好道,大概就是解脱之道。他名维,字摩诘,典型的佛教名字,来自维摩吉经,我想这个名字最开始给他的时候,他不一定懂得其中的含义,直到遭遇了大不幸之后,他才能真正的走上那条佛道。这个时候就已经不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了,而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走到流水尽头,那没什么不好的,也没什么要紧,我安静的坐下来看着云气浮行。
然后到了晚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像是出家人,看起来独处幽山,人世间的一切都不再关心,然而这种不关心是他人在人间,心已经超脱了,每个人都有执着,人世间的苦难那么多,他并不能真正的解决,但他不是真的不关心,而是顺其自然,活在当下,而不是再为那些愁苦空自牵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我觉得这首诗是王维真正获得了解脱之心的一首诗。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花有种子,有阳光,在山中自然盛放,山涧里没有行人,那没什么要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只管纷纷,只管花开花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这是简单的二十个字,读起来可是真的好。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无论是什么样的愁,都是因为贪爱,如果放下贪爱,了解无常,那就无忧亦无虑。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我只管盛开,而且我也会凋落,不会因为有人无人就有别样的牵挂。
这可能就是安静的力量,禅定的力量,涅槃的力量,也是解脱的力量,他成了诗佛。
其实也会和人讨论诗仙、诗圣、诗佛哪个才是真的最好的,年轻时候必然觉得李白是永远的神,蒋勋老师说中年以后对着杜甫忏悔,因为发现杜甫真的太伟大了,一个人到了老年,可能应该会更喜欢王维吧,我当然还没有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境界,可是也很能体会王维的伟大。
人间总是会有愁苦的,生活必然有他的不如意。如果真的发现逃避和注视都显得那么的沉重和无用,不妨沉吟这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你看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桃李春风一度,明年依然盛开,流水蒸腾成云,云气凝结成雨,所有的快乐和不快乐,所有的浮名浮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接受他们,接纳他们,无需执着,任其纷纷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