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来信657:记录选择日记
之前(学院来信649:放弃愚蠢的一致性)我们曾讨论过要放弃愚蠢的一致性,因为它会带来三个问题:
①求而不得,那就黑它。酸葡萄心理。
②一条路走到黑,哪怕方向反了。固执己见。
③为了保持一致性,涂改历史。颠倒是非。
在与不同的人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会忽略意识当中“隐藏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客观存在,我们却经常将其与“个性”、“人设”相混淆,那就是:我们会确保他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眼中的自己是一致的。这种心理无论在青少年还是成年群体当中,都普遍存在。这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大家都默认人应该遵纪守法、讲道德、懂礼貌,当我们为确保自己与他人眼中的自己一致,就会努力迎合这些好的标准。但这也会衍生出两个问题:
①评分不同,会产生冲突。他人觉得我们应该拿90分,当然我们也会努力去得到90分。但他人与我们的评分体系不同,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表现。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到90分了,在他人眼中,我们可能只是刚刚及格而已。
②要求不同,会产生抱怨。他人对我们期待高于我们的能力范畴。当我们只能做到60分时,别人却要求我们考90分,这也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会出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会出现在人与机构之间。比如,疫情期间ZF其实已经做到60分了,但大家的要求普遍在80-90分,因此就会出现很多抱怨的声音。
我们期望德才兼备,却又担心盲目模仿;
我们想为人带来欢乐,却又担心哗众取宠;
我们想独一无二,却又担心过于古怪独行;
这些我们期待传递的信息,
与他人的理解时而并不一致。
有一个办法是:将自己传递的信息记录下来。并不是要我们记录一切鸡毛蒜皮的事情,而是作出较重要的选择时,把当时的想法和状态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不会过于依赖记忆,因为记忆通常具有选择性,会主动更新一些事情。将自己传递的信息记录下来,就像书写一部关于自己的历史,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过去:哦,原来我曾作出过这样的考量和评估,并最终导致了这个结果。
我们可以根据评估过去的记录,对未来的选择作出调整,避免自己的不理性和偏见。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数据库,也能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