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感想(八)
2022上半年,匮乏的降雨量一定会在气象信息上留下准确的数字记载,大地的干旱也注定会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道深刻的记忆。
十几年未曾关注过家乡的旱涝气象,印象中只有在上小学的时候经历过很严重的干旱,那一年父母冒险将小麦播种在干旱的土壤中(彼时还需交公粮,播种几百斤的种子到地里,需要几分冒险精神),完全靠天吃饭的架势,大地没有辜负那一年的期待。与十几年前不同,今年同样是大旱,当地对农业的关注度高于往年,而且能采用的科学方法也更多。为了缓解旱情,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多次人工降雨,但只成功了一次,唯一成功的这次人工降雨,让大多数的农户放心将种子播撒在土地里。除人工降雨,采用“南水北调”的思路,全区开展买水活动,从附近的WS湖买水灌溉,在人工降雨无果的当下,政府买的水能到自己的田间地头是每个农户的期待。
根据我有限的信息,买水工作是6月9日开始的,主要的引水渠几乎次日就到了水,沿岸的农户积极抢水灌溉,有些人家甚至浇了两遍。由于我家所在的村庄,不在主要引水渠附近,直到17号才有水能到的信息。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水源,村里的一部分热心人清理河道上的淤泥和杂草,村里积极组织挖掘机修建挡水的堤坝,控制水流先满足北半部分耕地,再引水满足南半部分耕地。
现在的农村不是十几年前的农村了,安土重迁的老乡现在也分散在各个城市务工,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放弃故乡的几亩薄田,依旧在努力兼顾土地和外快收入。当村里有快要来水的信息,大批在外务工的劳动力行色匆匆地赶了回来,邻居大叔由于等不到水,16号去临沂务工,17号为了浇地火速赶回。
17号,全村蓄势待发,只为抢水灌溉。18日,浇水的汽油泵布满了水渠沿岸,所有的浇水管子全部铺好,只能水来、全部的机器响起。18日等了整整一天,水还是没到。19日凌晨3点钟,我爸去河边查看是否有水来,看到了一整夜在路边的等水的众人,他们因为已经把浇水的一套东西都陈列好,不得不一整夜睡在路边,一方面看管机器,一方面肯定盼着水到了的第一时间,自己家的机器能第一个响起。
19日中午,各种消息纷至沓来。水不会过来了,似乎已成定局。一种说法是,临近的WS湖拒绝卖水,我想这是有道理的,一方面WS湖属于隔壁市,肯定优先满足自己当地的灌溉用水,另一方面,今年大旱,WS湖应该也没有充足的水量供应这么多的地方。水不会过来的消息,首先打击了我爸妈,我们家最大的一块地没有浇上水,再加上40度的高温天气,老妈很是担心玉米能否正常发芽,还好父母逐渐养成了靠天吃饭的乐观态度,对于无能为力的事情在情绪上不会损耗太多。那些连夜在路边等水的人,肯定也承载着极大的失望,披星戴月却无能为力。
对于这次还没结束的干旱,我有几点感受。一是,农村农业种植之艰苦。小麦收割完成的这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和干旱,走在路上人都有蒸烤之感,我家乡父老仍旧要顶着高温艰难灌溉,大部分家庭有汽油泵之类的灌溉工具,年龄再老一些的人用三轮车拉着桶、桶里装着水,一趟又一趟地带水灌溉。二是,水利设施之落后。目前我家乡所用主流引水路线,一条是SL渠,一条是LQG渠,这两天干渠都是50年前修建,沿河的水闸陈旧破败,沟渠的污染问题,也是近几年环保检查较严才有所缓解。从我在我村有记忆开始,从未在我村见过修建好的水泥做得水渠,最近几年,村里每次引水都是靠老的河道,干旱之年,水流在沿路的消耗量是极大的,大涝之年,排涝需要人工再次挖沟引流;三是,求雨这件事在我乡发生了。我妈听别人说,附近村里的人有在求雨。后来老妈的快手里出现了视频,一群妇女真的在对天跪拜。上次听说求雨的事情,应该是皇帝老儿的事情啊。这群人是用跪拜的方式在期待,那群人是连夜睡在路上的方式在期待,如果我乡主事之人知道这些,是否会有恻隐之心?
干旱还在持续,中午吃饭,我们讨论能够引运河的水来灌溉,我妈说,水那么多、转移一点过来就够了。我爸说,哪里有路线能转移过来?我说,应该不会放水过来,运河的水量下去了,航运就跑不起来了。希望运河能是引水的希望之一,毕竟运河里有南水北调的水量。午饭后半截,爸妈临时决定购置一套新的灌溉设备,以防大旱之年无法使用400米之外的水源。
天气预报说,下周三有中雨,我和我乡父老一起等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