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当一个国家选择Fire
欧洲8年,挪威是我在欧洲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欧洲只有两个国家让我觉得too good to be true,一个是瑞士,另一个就是挪威了。
然而瑞士是那种知道自己美并会精心突出自己优势的大美女,不仅漂亮而且全身名牌,走在街上一定会吸引所有人目光,让人惊叹一句“好美啊”。然而瑞士就是个不能开口的美女,一开口就显得自己很浅薄,是一个最多跟你聊聊表和奢侈品的网红。
毕竟瑞士是以雇佣兵和money laundry出名的地方,瑞士这个大美女对于历史艺术一概不知也不感兴趣,估摸着也就是个三本学历,上的还是最近50年新建的学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瑞士自然景观真的很美,也看得出瑞士当局为发展旅游业做了很多努力。但以日内瓦为代表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是我在欧洲见过的最烂的,没有之一。展品品位不佳,什么东西都收;而且布展基本没什么逻辑,就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堆一堆而已。虽然瑞士有巴塞尔艺术展,但可以看出大美女是把艺术当生意,而不是真心喜欢它。
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富人把小孩送瑞士,又没人文历史又没什么艺术熏陶,最出名的酒店业也就是个技校专业。我身边瑞士私校出来的,申到个UCL就欢天喜地了。
挪威跟瑞士差不多,自然风光很美丽,建国历史也就100年没什么底蕴。但别人走的是森系风格,气质冲淡,友善可爱,属于走在街上没有那么打眼,但是越看越漂亮,越相处越喜欢的邻家妹妹型。
挪威也是苦孩子出身,历史上靠打鱼和当海盗为生。最近是运气好发现了石油才迅速发家致富。但跟中东那些土豪们不同,挪威美女节俭惯了,中了乐透彩票也没有买豪宅、买奢侈品挥霍无度,而是坚持了朴素生活。她成立了主权基金把每年卖油的钱存起来,每年只用这笔钱的4%,为更长远的生活做规划。
这听起来就跟现在很火的Fire运动一样了,FIRE 就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Fier们以经济独立和提前退休为目标,重视幸福感多于对物质的满足。很多FIRE运动的追随者建议把4%法则作为参考,就是存够年支出25倍的钱,然后每年用这笔钱4%的投资回报生活。
挪威这个国家选择了Fire,而Fire的生活方式则体现了在了挪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1,简朴节约的生活方式
虽然挪威街头很多LV的广告,但我很少看见挪威人穿奢侈品的。见到最好的包,可能是华伦天奴。然而一听口音,又是美国游客。
整个挪威连家爱马仕都没有。而这里据说可以买到全世界最便宜的LV,不知道是不是奢侈品引诱给挪威人跳入消费主义陷阱,所以故意定下了低价。但据我观察,挪威人没有上套。
挪威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爬山、劈柴、游泳等“性本爱丘山”的贴近大自然的生活,炫富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2,不要与众不同
挪威是典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富人税高,穷人有保障,所以大家没什么差别。而且,挪威乃至整个北欧的教育理念就是这样,不要试图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大部分挪威人都信奉“詹代法则”(Law of Jante):
不要以为你很特别 You are not to think you are anything special
不要以为你跟我们一样好 You are not to think you are as good as us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聪明 You are not to think you are smarter than us
不要以为你比我们重要You are not to think you are important than us
不要以为你擅长任何事 You are not to think you are good at anything
挪威人做什么事情,都会思考詹代法则。纪录片里主持人采访了 《what does the fox say》的两位主创者,这首洗脑神曲在Youtube已经有10亿的点击量。虽然这首歌爆火,但两位主创人员依然坚守在奥斯陆的电视台,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的访谈节目。
他们说,根据詹代法则,他们不应该进军美国娱乐业(他们确实没有)。主持人说:“我可以说,你们现在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挪威人吗?”两位小哥一脸拒绝,表示:“不不不,这太尴尬了。”
而这种不出头的精神贯穿了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岛,但奇怪的是,即使大家都不喜欢出头,但北欧还是诞生了不少创新企业,譬如快时尚的H&M,音乐软件Spotify、先买后付的Klarna、益智类玩具乐高等。
其次,整个挪威只有500万人,相当于中国一个18线小城市,但常年霸榜冬奥会的冠军。
也许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大家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做企业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搞体育更是因为热爱,所以大家反而容易坚持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