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记】城市之巅(二):韭菜坪、银瓶嘴、都山
五、韭菜坪(贵州•毕节、六盘水) 谈及云贵高原,心中常有磅礴之势。 但这里的山似乎并不陡峻。驱车沿山路十八弯盘旋上来,抵达景区门口,海拔已两千六。韭菜坪虽高近三千,至顶也不过落差三百。栈道相接,阁亭相望,老少咸宜。

加上初夏的山风凉爽沁人,山路平缓,登顶的过程犹如在草场上散步。 栈道两旁白石磊磊,散落在绿色的山甸中,像三五成群吃草的羊;及近山巅,植被渐少,风云渐重,远处随山势立着白色的风车,再远处,四野至天际均是起伏的山海……环环牂牁路,座座夜郎坟。


韭菜坪是毕节与六盘水的界山,也是贵州省的最高点(石上刻“乌蒙之巅,贵州屋脊”),却是爬过最容易的城市之颠。
六、银瓶嘴(广东•东莞) 这座山并没有留下太好的印象:堵车,炎热,蜂虫多,无甚好说--这本不应该怪山,但也不能怪我。



上图是隔壁的白云嶂,两山相邻。白云嶂更高,山势也更雄浑,只是论出身它界在惠州,而在惠州又排不到前列。而近在眼前,比自己矮的银瓶嘴铭为:东莞第一峰!人流不息。 生而平等?山尚如此,人何以堪?
七、都山(河北•秦皇岛) 去年十一,与父母、弟、妹四家十人环京津自驾,登金山岭长城,看避暑山庄。 承德至秦皇岛途中,遇大雨,留宿青龙县。县北有都山,海拔1846米,是秦皇岛境内最高峰。 次日清晨六点,清冷的天色刚刚打开这座小县城,街道清寂无人,自己一人开车出城向北。 上山仅一条单行道,道旁山涧潺潺。穿过几座村子,几片玉米地,挤开两处羊群,左拐右拐,颠颠簸簸…… 本想一直开到山顶,省些腿脚。中途山路被一道大铁门紧紧封住。有提示大略为:此山未开放,自然保护,禁止爬山,云云。 想想来路坎坷,再想想未来再来不知何岁何月,就顾不上做良民了,翻门而入。 整片山就我一个人。 整个我就这一片山。 我忖量着山,山估计也在忖量着我。都没有打破这初遇的沉默。后来它流淌起山溪,哗啦啦地响,我捡起一个木棍当山杖,迈起故作从容的脚步。 我还是有点害怕的。 昨夜下过大雨,仲秋的清晨,天上还布着凝云,见不到太阳。在晦暗阴仄的路段,我走起来瞻前顾后,生怕一回头,有只老虎静静地看着我,再回过头来,两只狼拦住了去路。前怕狼后怕虎,我不断掂量着手里木杖的重量。

山上生长着蒙古栎,开始的叶子还带着绿,海拔渐高,叶子愈黄,落叶积满路径;还有白桦,树皮凌乱,露出白色的肌肤;还有各种不知名的树和草……整座山被它们染着色,黄绿相叠,秋意十足。

越走越高,天色渐开,山色也就明朗起来。趁着手机有信号的路段,我百度了下这座山的动植物分布,体型最大也就狸猫而已……于是我的心情也明朗了起来。 晨雾散去,山涧唱歌,山风轻舞,落叶飘零……

峰回路转,路转峰回,一小时,两小时,渐渐听不到水声。大约爬了七公里,海拔过了1600米,树木稀疏,山风凛冽,山脊上都是白花花的石头。 腿脚酸胀,几次坐在石头上眺望、冥想。为何爬山这么辛苦,却又如此迷恋…… 天空青黛,远远的,我总也分不清是天际线还是地平线,或者它们本来就是一回事。

接近山顶时,途径一处似龛非龛的的小阁屋,有焚香烧物的痕迹。不知何方神袛,也就不敢乱拜,脱帽行了个注目礼,旋身向东。 绕过次峰,没有找到好走的路。按直线,手脚并用,翻过一个个巨大的石头,石头冰凉尖利。 抵达都山山巅! 呵!怎么这么冷!北风迎面而来,呼扯着脸,刀子一样!我裹紧衣服,哆嗦的像个孙子。勉勉强强拍了几张照片,南边隐约看见青龙县城。 按惯例我还应该凭古吊今,站在山崖边极目远眺,感叹山海远、云天阔,感叹时空邈邈,人生漫漫……去它的吧!冻死老子了,麻溜儿下山! 前戏如此漫长,最后一刻却如此潦草--这是都山给我的启示。

下山时,已近中午。弟弟打电话说他们已到秦皇岛。上了高速,赶到海边,一大家子人准备晚餐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