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碎念
這兩天為你讀詩推了柳永的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真是很棒的畫面,我覺得厲害的詩人都可以從常見的情景裡,拎出最重要的元素,把這幾個點丟出來以後,大家就可以長出一大片東西,這真的超厲害~(但其實寫劇本也需要類似的技能?)是說,所以好詩也需要好讀者啦,長出一大片東西畢竟需要人生經驗~而且古往今來的詩詞還會彼此牽成,協助擴展讀者可以想像出的空間,我猜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底蘊?(是說,我覺得讀Hauge的東西的確就比較難長出東西來,雖然也挺有意思,但那個畫面感受就是薄薄的淡淡的遠遠的,感覺需要對那個環境有更多認識才行~啊~好想去挪威看看,剛好有朋友住在那裡~)
楊柳岸曉風殘月是琦君在《詞人之舟》裡給柳永篇的標題,顯然她也覺得這是很能代表柳永詩詞之美的一句。然後,讀解說時還想到琦君在書裡給柳永抱了個不平,她說晏殊瞧不起柳永的針線慵拈伴伊坐,覺得他寫得太豔,但自己明明也寫了很綺旎的「 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一場春夢日西斜。 」實在是很雙重標準。說實在話呢,我覺得晏同叔的瞧不起可能不是豔不豔的問題,主要是那個男兒應志在四方,這樣的心情。畢竟陪美人做針線活,聽起來似乎是不夠有抱負,而節制地欣賞美人醉態,則是天下男人都會做的事,尚屬有男子氣概,只要能寫的很美,那也就沒什麼問題。咩,我覺得柳永真的太老實嘴快了,給他惹來麻煩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大概也是同樣的問題。我覺得功名很麻煩不如唱歌喝酒快活這樣的想法,也許每個士大夫都有過,但大家頂多喝醉了說兩句,不會寫出來嘛~結果這傢伙不但寫出來,還寫得很好傳唱四方,這很傷個人形象啊,柳兄 Q>Q(是說,也許正因為他是這麼真性情的人,過世以後才有一群歌妓湊錢幫他埋葬,每年清明節給去給他掃墓。雖然沒有家人,但有交到真心的朋友~來此一趟也不算太冤?)
介紹裡面說很多戲曲都用雨霖鈴的意象寫別離的場景,讓我想到了玉簪記的秋江,這是非常好聽的一折戲,雖然不像其他折一樣好笑,但還是很好看。貼個石小梅孔愛萍版本~這是個簡短版,只有小桃紅跟下山虎兩支曲子,但其實整折都很好聽啦~有空也可以找來聽聽。我還是比較喜歡岳老師的唱腔,哈。秋江的劇情就是潘必正的姑姑逼他去趕考,想說這樣可以拆散他跟妙常的孽緣,潘必正只好半推半就地上了船。在大家面前不能好好跟潘兄道別的妙常跟在後面,招了一艘船去追已經上船遠去的潘必正兄,還好有順利追上給兩人話別的機會。追趕的路上,妙常演了一些內心戲,說自己好似江上芙蓉獨自開,我覺得這個季節不太對,都秋天了怎麼還有芙蓉開啊?然後想到好幾年前,被學妹找去陽明山踏青,結果山下只是陰天,山上卻風雨大作,我們倆傻眼。後來想說來都來了,還是勉強散了點步,路上還遇到個荷花池。那時已經十月了,但居然有一朵開得很好的花,還有一個花苞。 雖說台灣比較暖和,但山上還是會稍微冷一點吧,這花居然現在才開? 總之我很驚訝,忍不住為她照相留念(這個,英文就會說她是late bloomer :p所謂大器晚成)。


順附小桃紅下山虎的曲詞~我覺得崑曲裡的小生們也都蠻真性情的,眼淚要來就來,開心了就拊掌大笑,談起戀愛來有點呆呆的,不知道晏殊會不會也瞧不起他們 :p(嗯,但其實情節最嚴重的也就是潘必正跟柳夢梅啦,我感覺其他人沒那麼誇張 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