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原始森林的活米基因传承下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各地都科学有序地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绿色生态、土壤健康、良性运行、良田粮用的原则,到2022年末,全国将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由此新增的产能相当于新增2.75亿亩高标准耕地。
在这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有一片面积达12.3万公顷的原始森林,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0个以上,妈妈顶原始森林公园就坐落其中,上万亩有机稻田在这片森林的山脚下茁壮成长,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孕育新生命,这片稻田就属于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镇的高标准农田,它开创了原始森林水稻的先河,也成就了一名退伍军人的梦想,孕育了他梦寐以求的至纯之稻、至臻之米——千米千寻健康活米。
按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真正达到高标准的农田,既要加强水利、道路、配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的外观形态质量,又要改良土壤、提升肥力,改善耕地内在质量状态。
被当地人誉为“活米之父”的张志强与家乡父老合作经营的这片稻田,作为林下经济产业之一的绿色生态农业,在党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蓬勃发展。
从爷爷那代人闯关东来到这片黑土地时起,张志强就和这片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从部队退役后,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眷恋,怀着对黑土地的无比热爱,张志强重新回到了这里,准备像父辈那样继续建设美丽的家乡。
他一眼就看中了妈妈顶原始森林公园脚下的这片稻田,这里群山环抱,密林环绕,再加上北纬45度的良好气候和气温条件,上百公里内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环境条件,使他确信,在这里开发种植产出的稻米绝对能有机会脱颖而出,走出大山,走出哈尔滨,走出龙江。
再加上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属于万年黑钙土,400年才能积累1厘米,这样的土地种植的水稻口感和味道肯定比其他地方的稻米香甜弹糯。
为了保护这片黑土地的特有肥力,张志强坚持采用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山泉水灌溉农田,用新鲜的苹果做成酵素当肥料,对水稻进行三次喷洒,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提高水稻的维生素含量,提升活米的口感。
即便使用生物有机肥,也是要和正规厂家签过合同的正规达标的肥料,避免有害物质通过肥料影响土壤品质。
遵循绿色导向原则,耕地在使用时,要突出种养循环、用养结合的可持续方式;在耕地建设中,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鼓励建设生态型田埂、渠系、防护林等,以减少对农田环境的不利影响。
张志强负责经营的这片农田合作社,在稻田里放养了鸭子和密密麻麻的小蝌蚪,夏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小蝌蚪蜕变成活蹦乱跳的小青蛙,通过稻田食物链生态系统来清除稻田里的病虫害,保证水稻秧苗健康成长的同时,也避免了农药、化肥对黑土地土壤的侵害。
正是通过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种植技术,才在这片上万亩的高标准农田中种出了含存31种儿童营养元素的千米千寻绿色有机胚芽活米。
有心人天不负,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探索、拼搏和努力,张志强领导种植生产的千米千寻胚芽活米终于在哈尔滨市脱颖而出,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
用张志强的话说,而今只是一个美好蓝图的开始,接下来,他还将继续寻找更好的稻种,寻找更好的种植方式,寻找更好的加工方式,把原始森林景区的有机稻米的绿色基因继续传承下去,让活米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他也将带领着更多志同道合的乡亲和有识之士,将健康绿色有机活米分享给更多的中国家庭,分享给更多的中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