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真不是你想鸡就能鸡,得有这2个前提!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讲述的是一群高知妈妈的鸡娃故事。第二集《魔都妈妈鸡娃手册》中的阿胖可以说是一线城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鸡娃妈妈。

故事一开始,上海实行摇号入小学的第一年,阿胖的儿子田辰被摇号进了离家很近的一家“菜小”,阿胖头疼不已,毕竟准备了那么久考私立小学,都白准备了。阿胖找到中介帮忙找优秀私立小学的空缺,找了一年也没有找到。
还好田辰在“菜小”还挺适应,成绩各方面都很优秀,这跟阿胖的努力鸡娃是分不开的。
每天晚上,阿胖为田辰安排了满满的学习内容,学完功课还要练大提琴,日常鸡娃流程走下来就到10点了。

周末,阿胖和老公带着田辰去参加乐高班、足球课、大提琴课,连轴转,她笑说:孩子能实现睡觉自由就很不错了。
至于为什么鸡娃?阿胖说:希望孩子能保持现有的中产阶层不掉队,以及,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更多的选择。
虽然鸡娃很累,可是阿胖坚持做个上班族,在白领 、育儿博主、妈妈的身份里自由穿梭,不得不说真的是一位很优秀的妈妈。
看完这集,我除了佩服阿胖的能干外,还深刻地感受到:娃,真不是你想鸡就能鸡,得需要全家的配合!
首先,需要猪队友-爸爸的强力配合。
片中的爸爸是个看上去特别憨厚的上海男人,他在老婆鸡娃时,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他说”我老婆一般都不碰脏水的“、“上海家庭都是男的做家务比较多,我身边的朋友很多都这样,我父母也是。”
母子俩学累了,爸爸就给他们准备好酸奶和水果,补充完能量,继续学。

看到这里真的很羡慕他们家,爸爸妈妈都全力为家庭和孩子付出,彼此支持,彼此分担,不像有些家庭,妈妈上班、家务、鸡娃一肩挑,爸爸除了上班就只有刷手机。
其次,最重要的是,需要孩子的配合!
毕竟,如果孩子不愿意被鸡,那么妈妈的付出对他来说就是沉重的压力,但田辰非常乖巧上进,尽力配合妈妈的教育,当妈妈问他:“你喜欢学大提琴吗?”他想都不想就回答:“喜欢!”记者问他:“妈妈的安排你觉得都挺好的?”“是的,妈妈叫我学啥我就学啥!”
常常看到有些家庭,鸡娃鸡到全家鸡飞狗跳,原因说到底,不是妈妈方法不对,就是孩子不配合。像田辰这样的孩子,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也对自己有高要求,肯用功肯上进,此类的娃鸡起来那就是得心应手、顺风顺水呀。
有了各方的努力配合,娃鸡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呀,妈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