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的两个关键词
我总感觉,五四那批人特别深刻,随便挑了两个关键词就抓住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但也许是我多虑了,也许是因为那两个词早就是陈词滥调了,所以,哪怕瞎子也能看见。但仍不得不问,为什么偏偏是那两个词?在尼采看来,那两个词似乎是同一个词:就好比民众的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民众的哲学是(现代)科学。但这里似乎不太对等,因为传统上认为哲学就是柏拉图主义,那岂不是说,科学就是基督教?造成这种误会的根本原因,也许在于,“民众的哲学”这个词的含混不清。也许在于,额……语言分析哲学家也许知道这个“也许在于”,也许仅仅在于,语言的某种误用或滥用?难道这种误用或滥用背后是空气、一无所有、物自体?稍微认真考虑一下:当说“民众的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时,取柏拉图主义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认为在现存的现象世界之外或之上,有一个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可对应于基督教的天国。当说“民众的哲学是(现代)科学”时,取现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某种平等主义的感觉主义或实证主义。也就是说,当说“民众的柏拉图主义是基督教”,取的是柏拉图主义那不靠谱的一面;当说“民众的哲学是(现代)科学”,取的是(现代)哲学靠谱的一面。也就是说,在这里,“柏拉图主义”和“(现代)哲学”南辕北辙了,所以,才造成了如果认为“哲学就是柏拉图主义”,那么,就会得出“科学就是基督教”的美丽误会。但是,如果取柏拉图主义更接地气的一面,取基督教更接地气的一面,不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出“科学就是基督教”的结论了吗?基督教有更接地气的一面吗?这个似乎很难回答,可以回答的仅仅是,在那些基督教僧侣还没有升入他们的天国以前,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接地气的。他们活着时在干嘛呢?搞科学研究?